送翰林张司马南海勒碑(相国制文)

作者:杜甫      朝代:唐朝
送翰林张司马南海勒碑(相国制文)原文
冠冕通南极,文章落上台。
诏从三殿去,碑到百蛮开。
野馆浓花发,春帆细雨来。
不知沧海上,天遣几时回。
送翰林张司马南海勒碑(相国制文)拼音解读
guàn miǎn tōng nán
wén zhāng luò shàng tái
zhào cóng sān diàn 殿
bēi dào bǎi mán kāi
guǎn nóng huā
chūn fān lái
zhī cāng hǎi shàng
tiān qiǎn shí huí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官员从宫廷出发前往边疆,他的才华被赞誉为“冠冕”,文学作品被称为“文章”。他收到的诏书从皇宫的三殿出发,郊外的碑文也在等待着他去刻。他路过野馆时,花开得很浓密,春雨细腻轻柔;然而,他不知道他将要离开沧海多久,等待回程的时间是由天命安排的。整首诗给人一种离情别绪的感觉,暗示着旅行者对自己的命运和未来的不确定性。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送翰林张司马南海勒碑(相国制文)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官员从宫廷出发前往边疆,他的才华被赞誉为“冠冕”,文学作品被称为“文章”。他收到的诏书从皇宫的三殿出发,…展开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官员从宫廷出发前往边疆,他的才华被赞誉为“冠冕”,文学作品被称为“文章”。他收到的诏书从皇宫的三殿出发,郊外的碑文也在等待着他去刻。他路过野馆时,花开得很浓密,春雨细腻轻柔;然而,他不知道他将要离开沧海多久,等待回程的时间是由天命安排的。整首诗给人一种离情别绪的感觉,暗示着旅行者对自己的命运和未来的不确定性。折叠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详情

送翰林张司马南海勒碑(相国制文)原文,送翰林张司马南海勒碑(相国制文)翻译,送翰林张司马南海勒碑(相国制文)赏析,送翰林张司马南海勒碑(相国制文)阅读答案,出自杜甫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397200.html

诗词类别

杜甫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