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将止渴

出自宋朝邵桂子的《沁园春(李娶塘东曾)
知是今年,一冬较暖,开遍梅花。
有一朵妖娆,塘之东畔,东君爱惜,云幕低遮。
小萼微红,香腮传粉,把寿阳妆取自夸。
谁知道,忽移来秀水,深处人家。
清香扑透窗纱。
渐仙李农华无等差。
这冰姿一样,玉颜双好,月明静夜,疏影横斜。
传语曹林,须将止渴,结子今番早早些。
梅自笑,嗔贺新郎曲,待拍红牙。
沁园春(李娶塘东曾)拼音解读
zhī shì jīn nián
dōng jiào nuǎn
kāi biàn méi huā
yǒu duǒ yāo ráo
táng zhī dōng pàn
dōng jūn ài
yún zhē
xiǎo è wēi hóng
xiāng sāi chuán fěn
shòu 寿 yáng zhuāng kuā
shuí zhī dào
lái xiù shuǐ
shēn chù rén jiā
qīng xiāng tòu chuāng shā
jiàn xiān nóng huá děng chà
zhè bīng 姿 yàng
yán shuāng hǎo
yuè míng jìng
shū yǐng héng xié
chuán cáo lín
jiāng zhǐ
jié jīn fān zǎo zǎo xiē
méi xiào
chēn xīn láng
dài pāi hó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写了一朵美丽的梅花,它生长在塘边,得到了东君的青睐和呵护。梅花色泽淡雅,香气扑鼻,引来许多人们的赞叹和喜爱。然而,当秀水移来,深处人家欣赏梅花的清香时,梅花却不为所动,仍旧自得其乐。最后,诗人传话给曹林,希望他能够及早采摘结子,以免过晚错失佳果。整首诗通过描绘梅花的优美形态和独特性格,表达了作者对于梅花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人们要珍惜时间,抓住机会。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沁园春(李娶塘东曾)注释

【寿阳妆】亦作“寿阳粧”。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曾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之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自后有梅花妆。妇女多效之,在额心描梅为饰。见《太平御览》卷九七○引《宋书》。元杨维桢《香奁八咏·黛眉颦色》:“索画未成京兆谱,欲啼先学寿阳妆。”清二石生《十洲春语》卷下:“待明朝,端整寿阳粧,眉梢晕。”见“寿阳妆”。【贺新郎】1.词牌名。宋苏轼填此调有“乳燕飞华屋”句,故又名《乳燕飞》;又有“晚凉新浴”句,故又名《贺新凉》;又有“风敲竹”句,故又名《风敲竹》。宋叶梦得词有“唱金缕”句,因又名《金缕歌》、《金缕曲》、《金缕词》。宋张辑词有“把貂裘换酒长安市”句,故又名《貂裘换酒》。调始自苏轼,但因后段“花前对酒”句少一字,且格调未谐,故《词谱》以叶梦得词为正体。双调,一百六十字,前后段各十句,六仄韵。另有一百十五字、一百十七字诸体。参阅《词谱》卷三六。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均属南吕宫。北曲字数与词牌不同,用在套曲中。南曲又有二:一与词牌前半阕同,用作引子;一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展开
【寿阳妆】亦作“寿阳粧”。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曾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之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自后有梅花妆。妇女多效之,在额心描梅为饰。见《太平御览》卷九七○引《宋书》。元杨维桢《香奁八咏·黛眉颦色》:“索画未成京兆谱,欲啼先学寿阳妆。”清二石生《十洲春语》卷下:“待明朝,端整寿阳粧,眉梢晕。”见“寿阳妆”。【贺新郎】1.词牌名。宋苏轼填此调有“乳燕飞华屋”句,故又名《乳燕飞》;又有“晚凉新浴”句,故又名《贺新凉》;又有“风敲竹”句,故又名《风敲竹》。宋叶梦得词有“唱金缕”句,因又名《金缕歌》、《金缕曲》、《金缕词》。宋张辑词有“把貂裘换酒长安市”句,故又名《貂裘换酒》。调始自苏轼,但因后段“花前对酒”句少一字,且格调未谐,故《词谱》以叶梦得词为正体。双调,一百六十字,前后段各十句,六仄韵。另有一百十五字、一百十七字诸体。参阅《词谱》卷三六。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均属南吕宫。北曲字数与词牌不同,用在套曲中。南曲又有二:一与词牌前半阕同,用作引子;一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折叠

沁园春(李娶塘东曾)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朵美丽的梅花,它生长在塘边,得到了东君的青睐和呵护。梅花色泽淡雅,香气扑鼻,引来许多人们的赞叹和喜爱。然而…展开
这首诗描写了一朵美丽的梅花,它生长在塘边,得到了东君的青睐和呵护。梅花色泽淡雅,香气扑鼻,引来许多人们的赞叹和喜爱。然而,当秀水移来,深处人家欣赏梅花的清香时,梅花却不为所动,仍旧自得其乐。最后,诗人传话给曹林,希望他能够及早采摘结子,以免过晚错失佳果。整首诗通过描绘梅花的优美形态和独特性格,表达了作者对于梅花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人们要珍惜时间,抓住机会。折叠

作者介绍

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325205.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