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古风萧萧笔

出自宋朝杨万里的《予因集杜句、跋杜诗呈监试谢昌国察院,谢文复集杜句见赠。予以百家衣报之
棘围深锁武成宫,华裾织翠青如葱。
谢公文章如虎豹,林间一啸四山风。
天下几人学杜甫,千江隔号万山阻。
画地为饼未必似,更觉良工心独苦。
谁登李杜坛浩如海,波翻奄有二子成。
三人古风萧萧笔,追还我诗如曹郐。
拆东补西裳作带,令人还忆谢玄晖。
昆仑虞泉入马蹄,我愿四方上下逐东野,只有相逢无别离。
予因集杜句、跋杜诗呈监试谢昌国察院,谢文复集杜句见赠。予以百家衣报之拼音解读
wéi shēn suǒ chéng gōng
huá zhī cuì qīng cōng
xiè gōng wén zhāng bào
lín jiān xiào shān fēng
tiān xià rén xué
qiān jiāng hào wàn shān
huà wéi bǐng wèi
gèng jiào liáng gōng xīn
shuí dēng tán hào hǎi
fān yǎn yǒu èr chéng
sān rén fēng xiāo xiāo
zhuī hái shī cáo kuài
chāi dōng 西 shang zuò dài
lìng rén hái xiè xuán huī
kūn lún quán
yuàn fāng shàng xià zhú dōng
zhī yǒu xiàng féng bié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作者对文学和诗歌的热爱,以及对历史文化名人杜甫、李白等的推崇。 第一句描述了武成宫的困境,难以逃脱。第二句描绘了谢公文章的赞美之词,称其文章如同虎豹般威武。第三句说天下学习杜甫的人很多,但是千江万山阻挡着他们。第四句则表达了良工心独苦的感慨。第五句则讲述了对李杜坛的向往,希望成为其中的一员。第六句用“笔”来形容三人古风萧萧的气息,与曹操、谢玄晖的诗歌相提并论。第七句提到拆东补西裳作带的事情,令人回忆起谢玄晖一位历史名人。最后两句以昆仑虞泉入马蹄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追求,希望能够在四方上下寻找灵感,在道路上相遇,不再分别。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予因集杜句、跋杜诗呈监试谢昌国察院,谢文复集杜句见赠。予以百家衣报之诗意赏析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作者对文学和诗歌的热爱,以及对历史文化名人杜甫、李白等的推崇。 第一句描述了武成宫的困境,难以逃脱。第…展开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作者对文学和诗歌的热爱,以及对历史文化名人杜甫、李白等的推崇。 第一句描述了武成宫的困境,难以逃脱。第二句描绘了谢公文章的赞美之词,称其文章如同虎豹般威武。第三句说天下学习杜甫的人很多,但是千江万山阻挡着他们。第四句则表达了良工心独苦的感慨。第五句则讲述了对李杜坛的向往,希望成为其中的一员。第六句用“笔”来形容三人古风萧萧的气息,与曹操、谢玄晖的诗歌相提并论。第七句提到拆东补西裳作带的事情,令人回忆起谢玄晖一位历史名人。最后两句以昆仑虞泉入马蹄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追求,希望能够在四方上下寻找灵感,在道路上相遇,不再分别。折叠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调零陵丞。乾道,知奉新县,擢国子博士,迁太常博士,权吏部右侍郎官,将作少监。淳熙间,历知常州,提举广东常平茶盐,迁广东提点刑狱。十一年(1184),召为吏部员外郎。历任枢密院检详官,尚书右、左司郎中,秘书少监。十五年,出知筠州。光宗受禅,召除秘书监。绍熙元年(…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139530.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