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事欲歌无与和

出自宋朝王安石的《呈柳子玉同年
三年不上邺王台,鸿雁归时又北来。
水底旧波吹岁换,柳梢新叶卷春回。
尘沙浂漠凋双鬓,箫鼓匆匆把一杯。
劳事欲歌无与和,衰颜思见故人开。
呈柳子玉同年拼音解读
sān nián shàng wáng tái
hóng 鸿 yàn guī shí yòu běi lái
shuǐ jiù chuī suì huàn
liǔ shāo xīn juàn chūn huí
chén shā diāo shuāng bìn
xiāo cōng cōng bēi
láo shì
shuāi yán jiàn rén kāi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的意境是一位离乡别井的游子,在思念家乡和故人的同时,感叹岁月的流逝和自己的衰老。 第一句“三年不上邺王台,鸿雁归时又北来。”表达了作者长期离开家乡,远离邺城的遗憾,即使有鸿雁回来也只是让他更加想家。 第二句“水底旧波吹岁换,柳梢新叶卷春回。”则描绘了时间的变化,河水的波浪虽然依旧,但是岁月已经带走了往事,而春天的到来也标志着新生和希望。 第三句“尘沙浂漠凋双鬓,箫鼓匆匆把一杯。”反映出作者的思绪万千,感慨时光荏苒,自己的容颜也逐渐老去。箫鼓声中把一杯酒借以宣泄内心情感。 第四句“劳事欲歌无与和,衰颜思见故人开。”表现了作者在异地漂泊中的孤独无依和对故人的思念之情,但劳碌的生活和沉重的心境让他无法找到与之共鸣的人。 总体来说,这首诗抒发了一种思乡之情和对光阴易逝的感慨,以及对故人相见的期盼,表现出作者内在的孤独和忧伤。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呈柳子玉同年诗意赏析

这首诗的意境是一位离乡别井的游子,在思念家乡和故人的同时,感叹岁月的流逝和自己的衰老。 第一句“三年不上邺王台,鸿雁归…展开
这首诗的意境是一位离乡别井的游子,在思念家乡和故人的同时,感叹岁月的流逝和自己的衰老。 第一句“三年不上邺王台,鸿雁归时又北来。”表达了作者长期离开家乡,远离邺城的遗憾,即使有鸿雁回来也只是让他更加想家。 第二句“水底旧波吹岁换,柳梢新叶卷春回。”则描绘了时间的变化,河水的波浪虽然依旧,但是岁月已经带走了往事,而春天的到来也标志着新生和希望。 第三句“尘沙浂漠凋双鬓,箫鼓匆匆把一杯。”反映出作者的思绪万千,感慨时光荏苒,自己的容颜也逐渐老去。箫鼓声中把一杯酒借以宣泄内心情感。 第四句“劳事欲歌无与和,衰颜思见故人开。”表现了作者在异地漂泊中的孤独无依和对故人的思念之情,但劳碌的生活和沉重的心境让他无法找到与之共鸣的人。 总体来说,这首诗抒发了一种思乡之情和对光阴易逝的感慨,以及对故人相见的期盼,表现出作者内在的孤独和忧伤。折叠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西)人。庆历二年(1042)进士,授签书淮南判官。仁宗嘉祐三年(1058),入为三司度支判官,上书仁宗,提倡变法。神宗即位,任翰林学士兼侍讲,再次上书,力主革新。熙宁二年(1069),拜参知政事,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主持变法,积极推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284698.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