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幽人祈得雨

出自宋朝朱熹的《和章国华祈雨呈平父诸兄三首 其二
九重清夜仰昭回,旱魃知从何处来。不是幽人祈得雨,又烦丹诏走风雷。
和章国华祈雨呈平父诸兄三首 其二拼音解读
jiǔ zhòng qīng yǎng zhāo huí
hàn zhī cóng chù lái
shì yōu rén
yòu fán dān zhào zǒu fēng léi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于干旱的困扰和对于祈求雨水的无奈。 第一句“九重清夜仰昭回”,描述了诗人仰望着天空,期待有所改变,但是却没有任何迹象出现。第二句“旱魃知从何处来”,暗示了干旱的原因不明确,诗人对此感到疑惑。接下来两句“不是幽人祈得雨,又烦丹诏走风雷”,说明即便有人在默默地祈求雨水,也没有任何作用;而官方派遣的人去求雨,则让人感到徒劳无功、烦琐不已。 整个诗词营造了一种苦闷、无奈的气氛,反映出当时社会生活苦难重重、自然灾害频发的状况。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和章国华祈雨呈平父诸兄三首 其二诗意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于干旱的困扰和对于祈求雨水的无奈。 第一句“九重清夜仰昭回”,描述了诗人仰望着天空,期待有所改变,但是…展开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于干旱的困扰和对于祈求雨水的无奈。 第一句“九重清夜仰昭回”,描述了诗人仰望着天空,期待有所改变,但是却没有任何迹象出现。第二句“旱魃知从何处来”,暗示了干旱的原因不明确,诗人对此感到疑惑。接下来两句“不是幽人祈得雨,又烦丹诏走风雷”,说明即便有人在默默地祈求雨水,也没有任何作用;而官方派遣的人去求雨,则让人感到徒劳无功、烦琐不已。 整个诗词营造了一种苦闷、无奈的气氛,反映出当时社会生活苦难重重、自然灾害频发的状况。折叠

作者介绍

朱熹 朱熹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号晦翁,又号遁翁、沧州病叟,自称云谷老人。婺源(今属江西)人,寓建阳(今属江西)人,寓建阳(今属福建)之考亭。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主泉州同安簿。淳熙五年(1178),除知南康军,改提举浙东茶盐公事。历江西提刑,召除秘阁修撰、奉外祠。光宗朝,除知漳州。宁宗初,除焕章阁待制、侍讲,旋以本职提举南京鸿庆宫。庆元二年(…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030910.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