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传宫漏苦

出自唐朝元稹的《宪宗章武孝皇帝挽歌词三首(膳部员外时作)
国付重离后,身随十圣仙。北辰移帝座,西日到虞泉。
方丈言虚设,华胥事眇然。触鳞曾在宥,偏哭堕髯前。
天宝遗馀事,元和盛圣功。二凶枭帐下,三叛斩都中。
始服沙陀虏,方吞逻逤戎。狼星如要射,犹有鼎湖弓。
月落禁垣西,星攒晓仗齐。风传宫漏苦,云拂羽仪低。
路隘车千两,桥危马万蹄。共蹉封石检,不为报功泥。
宪宗章武孝皇帝挽歌词三首(膳部员外时作)拼音解读
guó zhòng hòu
shēn suí shí shèng xiān
běi chén zuò
西 dào quán
fāng zhàng yán shè
huá shì miǎo rán
chù lín céng zài yòu
piān duò rán qián
tiān bǎo shì
yuán shèng shèng gōng
èr xiōng xiāo zhàng xià
sān pàn zhǎn dōu zhōng
shǐ shā tuó
fāng tūn luó suò róng
láng xīng yào shè
yóu yǒu dǐng gōng
yuè luò jìn yuán 西
xīng zǎn xiǎo zhàng
fēng chuán gōng lòu
yún
ài chē qiān liǎng
qiáo wēi wàn
gòng cuō fēng shí jiǎn
wéi bào gō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其中包含许多人物、时间和地点的引用。它主要涉及国家政治和军事方面的内容。 首先,诗中提到了"国付重离后",指的是唐玄宗为避免安史之乱而离开都城洛阳前往蜀地。然后,诗中通过说身随十圣仙、北辰移帝座、西日到虞泉等语来表达了唐玄宗在逃亡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艰苦。 此外,诗中提到了一些历史事件,如华胥之事、触鳞之事、天宝之变、元和之治、二凶枭帐下、三叛斩都中等,这些都是唐朝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唐玄宗的治理和政权巩固密切相关。 最后,诗中还描绘了唐玄宗的归程,提到了月落禁垣西、星攒晓仗齐等情景,表现出唐玄宗对回归都城的渴望和期待,但路途仍然危险,桥危马万蹄,共蹉封石检,不为报功泥。这些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唐玄宗逃亡和回归的历程,同时也表达了对唐朝的忧虑和不安。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宪宗章武孝皇帝挽歌词三首(膳部员外时作)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其中包含许多人物、时间和地点的引用。它主要涉及国家政治和军事方面的内容。 首先,诗…展开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其中包含许多人物、时间和地点的引用。它主要涉及国家政治和军事方面的内容。 首先,诗中提到了"国付重离后",指的是唐玄宗为避免安史之乱而离开都城洛阳前往蜀地。然后,诗中通过说身随十圣仙、北辰移帝座、西日到虞泉等语来表达了唐玄宗在逃亡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艰苦。 此外,诗中提到了一些历史事件,如华胥之事、触鳞之事、天宝之变、元和之治、二凶枭帐下、三叛斩都中等,这些都是唐朝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唐玄宗的治理和政权巩固密切相关。 最后,诗中还描绘了唐玄宗的归程,提到了月落禁垣西、星攒晓仗齐等情景,表现出唐玄宗对回归都城的渴望和期待,但路途仍然危险,桥危马万蹄,共蹉封石检,不为报功泥。这些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唐玄宗逃亡和回归的历程,同时也表达了对唐朝的忧虑和不安。折叠

作者介绍

元稹 元稹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省洛阳一带)人。幼年丧父,家境比较贫困。十五岁参加科举考试,明经及第。唐宪宗元和初,应制策第一,任左拾遗,历监察御史等职。曾因劾奏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等人的不法行为,得罪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他遭到这次打击后,转与宦官和权贵妥协,并通过宦官崔潭峻等人的推荐,得到穆宗李恒的重用,一度出任宰相。不久,调任同州刺史。文…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95920.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