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无情

出自宋朝陈允平的《酹江月
霁空虹雨,傍啼螀莎草,宿鹭汀洲。隔岸人家砧杵急,微寒先到帘钩。步幄尘高,征衫酒润,谁暖玉香篝。风灯微暗,夜长频换更筹。


应是雁柱调筝,鸳梭织锦,付与两眉愁。不似尊前今夜月,几度同上南楼。红叶无情,黄花有恨,孤负十分秋。归心如醉,梦魂飞趁东流。
酹江月拼音解读
kōng hóng
bàng jiāng shā cǎo
xiǔ 宿 tīng zhōu
àn rén jiā zhēn chǔ
wēi hán xiān dào lián gōu
chén gāo
zhēng shān jiǔ rùn
shuí nuǎn xiāng gōu
fēng dēng wēi àn
zhǎng pín huàn gèng chóu
yīng shì yàn zhù diào zhēng
yuān suō zhī jǐn
liǎng méi chóu
zūn qián jīn yuè
tóng shàng nán lóu
hóng qíng
huáng huā yǒu hèn
shí fèn qiū
guī xīn zuì
mèng hún fēi chèn dōng liú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夜晚的景象。天空霁朗,出现彩虹和雨水。在一片鸣啼声中,蒲草丛旁有些人宿营在汀洲上。隔岸传来敲击砧杵的声音,微寒的秋风吹动窗帘。作者沐浴在微醺的美酒中,穿着征衫,身边是温暖的玉香篝火。此时风灯微暗,长夜频换更筹。整个场景充满了安逸、欢乐和忧愁。 作者提到了柱上调琴的雁,两只鸟织成锦缎的鸳鸯,这象征着爱情和离别之感。红叶凋零无情,黄花怀恨抱怨,其实归属心不定也是作者的深深挂念。他重复了多次在南楼上共赏月的经历,回忆过去而今别离在心头。最后,他感到自己的心灵被沉醉的归心所占据,梦魂也顺着东流飞向远方。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酹江月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夜晚的景象。天空霁朗,出现彩虹和雨水。在一片鸣啼声中,蒲草丛旁有些人宿营在汀洲上。隔岸传来敲击砧杵的…展开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夜晚的景象。天空霁朗,出现彩虹和雨水。在一片鸣啼声中,蒲草丛旁有些人宿营在汀洲上。隔岸传来敲击砧杵的声音,微寒的秋风吹动窗帘。作者沐浴在微醺的美酒中,穿着征衫,身边是温暖的玉香篝火。此时风灯微暗,长夜频换更筹。整个场景充满了安逸、欢乐和忧愁。 作者提到了柱上调琴的雁,两只鸟织成锦缎的鸳鸯,这象征着爱情和离别之感。红叶凋零无情,黄花怀恨抱怨,其实归属心不定也是作者的深深挂念。他重复了多次在南楼上共赏月的经历,回忆过去而今别离在心头。最后,他感到自己的心灵被沉醉的归心所占据,梦魂也顺着东流飞向远方。折叠

作者介绍

陈允平 陈允平 陈允平(1205·-1280·)字君衡,一字衡仲,号西麓,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少从杨简学,试上舍不遇,乃放情山水。淳祐三年(1243),为馀姚令,旋罢去。往来吴越间。咸淳九年(1273),郡守刘黻创慈湖书院于杨简故居,以允平相其事。德祐时,授沿海制置司参议官。至元十五年(1278),以王姓仇家告变,言允平为书约都统苏刘义,于九月乘航下庆元,当出兵迎,遂遭捕,同官袁洪(袁桷之父)…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5137890.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