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陈氏隐圃佚老堂二十韵
- 处世如大梦,悟者能有几。钟鸣漏已尽,耽著不知止。
贤哉颍川公,才老即谢事。悬车筑园池,归作隐君子。
大块方逸我,顺之聊复尔。燕居二十年,坐进端为此。
委形虽物化,妙湛本无死。我来恨不及,犹喜识其嗣。
鬓眉皓已霜,眸子炯如水。头著白纶巾,萧散真晋士。
传家有高风,何必拾青紫。衡门久不开,荒径为我洗。
相携步方塘,春渌涨清泚。修篁间苍松,新槐杂嘉卉。
断桥堆露箨,危架引烟蕊。荫庭桂团团,叠涧石齿齿。
萧森无俗姿,旷远含古意。慰我放逐情,翛然百忧弭。
缅怀前人风,安得九原起。相过不厌频,追随从此始。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的主题是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以及隐居生活的美好和意义。作者将人生比作一场大梦,只有少数人能够认清现实和超越尘世。时钟和水漏声已经停止了,但是那些沉迷于俗世中的人还是没有意识到时间的无情流逝。 颍川公是一个贤明的隐士,他在年老之后放弃了功名利禄,选择了隐居,建造园林和池塘,过上了隐士的生活。诗人称颂颍川公的高风亮节,表示自己也想走上隐居之路。 诗人描述了自己在颍川公府中的体验,感受到了深深的欣慰和宁静,感悟到物欲与名利的虚幻。他发现自然界的美妙,颂扬了苍松、槐树和石涧的景色。诗人虽然已经年老,但仍然满怀豪情和追求,对前人的文化遗产充满敬意,希望能够追随先贤的脚步,走出一条新的道路。 整首诗气韵华丽,用词精确,表达了对隐居生活和自然美景的崇敬之情,并呼唤人们放下功名利禄,回归本真。
- 背诵
-
题陈氏隐圃佚老堂二十韵诗意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以及隐居生活的美好和意义。作者将人生比作一场大梦,只有少数人能够认清现实和超越尘世。时钟…展开这首诗的主题是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以及隐居生活的美好和意义。作者将人生比作一场大梦,只有少数人能够认清现实和超越尘世。时钟和水漏声已经停止了,但是那些沉迷于俗世中的人还是没有意识到时间的无情流逝。 颍川公是一个贤明的隐士,他在年老之后放弃了功名利禄,选择了隐居,建造园林和池塘,过上了隐士的生活。诗人称颂颍川公的高风亮节,表示自己也想走上隐居之路。 诗人描述了自己在颍川公府中的体验,感受到了深深的欣慰和宁静,感悟到物欲与名利的虚幻。他发现自然界的美妙,颂扬了苍松、槐树和石涧的景色。诗人虽然已经年老,但仍然满怀豪情和追求,对前人的文化遗产充满敬意,希望能够追随先贤的脚步,走出一条新的道路。 整首诗气韵华丽,用词精确,表达了对隐居生活和自然美景的崇敬之情,并呼唤人们放下功名利禄,回归本真。折叠 -
李纲
李纲(1083~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字伯纪,江苏无锡人,祖籍邵武(今属福建),自祖父一辈起迁居无锡县(今江苏省无锡市),因无锡有河,名曰梁溪,故号称梁溪先生。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进士。历官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金兵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题陈氏隐圃佚老堂二十韵原文,题陈氏隐圃佚老堂二十韵翻译,题陈氏隐圃佚老堂二十韵赏析,题陈氏隐圃佚老堂二十韵阅读答案,出自李纲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597223.html
诗词类别
李纲的诗词
- 《北归昼渡海风便波平尤觉奇绝成五绝句 其五》
- 《留题双溪阁书呈南剑守谢少卿》
- 《次韵畴老赠丹霞三篇并寄丹霞以代简书 其二 送次丹霞归瑞光岩韵》
- 《丹霞本老见示拂子并颂次韵》
- 《江南六咏 其四》
- 《陈几叟以了翁所作默堂箴见示且求余言拾其遗意作四绝句 其二》
- 《江城子(瀑布)》
- 《春睡 其一》
- 《次韵陈中玉大卿见赠 其一》
- 《久不饮酒春日得家问喜甚与宗之对酌调马驿中速饮数觥径醉醉中和东坡醉题四首 其四》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