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送刘副使入秦
- 君即刘越石,雄豪冠当时。
凄清横吹曲,慷慨扶时词。
虎啸俟腾跃,鸡鸣遭乱离。
千金市骏马,万里逐王师。
结交楼烦将,侍从羽林儿。
统兵捍吴越,豺虎不敢窥。
大勋竟莫叙,已过秋时吹。
秉钺有季公,凛然负英姿。
寄深且戎幕,望重必台司。
感激一然诺,纵横两无疑。
伏奏归北阙,鸣驺忽西驰。
列将咸出祖,英僚惜分离。
斗酒满四筵,歌啸宛溪湄。
君携东山妓,我咏北门诗。
贵贱交不易,恐伤中园葵。
昔赠紫骝驹,今倾白玉卮。
同欢万斛酒,未足解相思。
此别又千里,秦吴渺天涯。
月明关山苦,水剧陇头悲。
借问几时还,春时入黄池。
无令长相忆,折断绿杨枝。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君即刘越石,雄豪冠当时。
老兄你就像西晋诗人刘琨,雄豪当时第一人。凄清横吹曲,慷慨扶风词。
在被包围的城头吹起凄清的《横吹曲》,创作慷慨的《扶风词》。虎啸俟腾跃,鸡鸣遭乱离。
你等待着腾跃的机会,鸡鸣起舞,枕戈待旦,志枭逆虏,虎啸龙吟。千金市骏马,万里逐王师。
你用千金买骏马,奔走万里追随王师。结交楼烦将,侍从羽林儿。
结交的都是英勇善战的楼烦将领,侍从的都是威猛的羽林军。统兵捍吴越,豺虎不敢窥。
你统兵捍卫吴越之地,豺虎般的安禄山也不敢窥探。大勋竟莫叙,已过秋风吹。
你立下大勋竟然没有被嘉奖,功绩如秋风吹过。秉钺有季公,凛然负英姿。
掌握兵权有季广琛将军,凛然威猛,英姿勃勃。寄深且戎幕,望重必台司。
对你寄有厚望,好好掌握兵权,将来你必定是三公等宰辅大臣之材。感激一然诺,纵横两无疑。
感激你一诺千金,纵横驰骋,两无猜疑。伏奏归北阙,鸣驺忽西驰。
你将回皇宫汇报,鸣马向西方疾驰。列将咸出祖,英僚惜分离。
属下列将都来为你饯行送别,帐下英僚痛惜分离。斗酒满四筵,歌啸宛溪湄。
四筵嘉宾斗酒,在宛溪岸边歌啸唱咏。君携东山妓,我咏北门诗。
你与东山歌妓携手,我高咏《北门诗》。贵贱交不易,恐伤中园葵。
你富贵我平贱,结交本不易,别伤了葵花的根。昔赠紫骝驹,今倾白玉卮。
感谢你以前赠我紫骝马驹,今天又用白玉卮酒杯倾酒痛饮。同欢万斛酒,未足解相思。
同欢共饮万斛酒,也未能解你我相思之情。此别又千里,秦吴渺天涯。
此地一别,千里遥远,秦吴两地,如隔天涯。月明关山苦,水剧陇头悲。
月光虽明媚,关山度越难,陇头水流喘急,水声如人悲歌。借问几时还,春风入黄池。
借问你几时回来? 如春风再入这里的黄池河。无令长相忆,折断绿杨枝。
别让我长期相忆,折断满树的绿杨枝。 -
君即刘越石,雄豪冠当时。
凄清横吹曲,慷慨扶时词。
虎啸俟腾跃,鸡鸣遭乱离。
千金市骏马,万里逐王师。
结交楼烦将,侍从羽林儿。
统兵捍吴越,豺虎不敢窥。
大勋竟莫叙,已过秋时吹。
秉钺有季公,凛然负英姿。
寄深且戎幕,望重必台司。
感激一然诺,纵横两无疑。
伏奏归北阙,鸣驺忽西驰。
列将咸出祖,英僚惜分离。
斗酒满四筵,歌啸宛溪湄。
君携东山妓,我咏北门诗。
贵贱交不易,恐伤中园葵。
昔赠紫骝驹,今倾白玉卮。
同欢万斛酒,未足解相思。
此别又千里,秦吴渺天涯。
月明关山苦,水剧陇头悲。
借问几时还,春时入黄池。
无令长相忆,折断绿杨枝。
-
这首诗是一首离别之诗,描写了诗人和他的朋友刘越石的离别。诗中描绘了刘越石在当时的雄豪之姿,以及他悲壮的性格和才华横溢的文学才能。诗人与刘越石互相倾慕,结交楼烦将,侍从羽林儿,共同捍卫吴越,斗酒歌啸,留下许多难忘的回忆。然而,他们的别离是不可避免的,诗人深感惜别之情,期待再次相见。最后,他希望他们的友谊能够长存,并表达了对刘越石的敬佩和祝福。
- 背诵
-
宣城送刘副使入秦诗意赏析
-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但因权贵不容,不久即遭谗去…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宣城送刘副使入秦原文,宣城送刘副使入秦翻译,宣城送刘副使入秦赏析,宣城送刘副使入秦阅读答案,出自李白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15466.html
诗词类别
李白的诗词
- 《王昭君二首》
- 《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璟》
- 《古风 其十》
- 《留别王司马嵩》
-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 《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
- 《胡无人》
-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
- 《独坐敬亭山》
- 《浔阳送弟昌峒鄱阳司马作》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