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笋行

作者:杜甫      朝代:唐朝
石笋行原文
君不见益州城西门,陌上石笋双高蹲。古来相传是海眼,
笋藓蚀尽波涛痕。雨多往往得瑟瑟,此事恍惚难明论。
恐是昔时卿相墓,立石为表今仍存。惜哉俗态好蒙蔽,
亦如小臣媚至尊。政化错迕失大体,坐看倾危受厚恩。
嗟尔石笋擅虚名,后来未识犹骏奔。安得壮士掷天外,
使人不疑见本根。
石笋行拼音解读
jūn jiàn zhōu chéng 西 mén
shàng shí sǔn shuāng gāo dūn
lái xiàng chuán shì hǎi yǎn
sǔn xiǎn shí jìn tāo hén
duō wǎng wǎng
shì huǎng nán míng lùn
kǒng shì shí qīng xiàng
shí wéi biǎo jīn réng cún
zāi tài hǎo méng
xiǎo chén mèi zhì zūn
zhèng huà cuò shī
zuò kàn qīng wēi shòu hòu ēn
jiē ěr shí sǔn shàn míng
hòu lái wèi shí yóu jùn bēn
ān zhuàng shì zhì tiān wài
shǐ 使 rén jiàn běn gē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述了益州城西门外有一对高耸的石笋,被称为“海眼”,因为传说它们可以穿透海水看到远方。然而,多年的风雨侵蚀使得这对石笋上布满了苔藓,波涛痕迹也被慢慢地侵蚀消失。 诗人认为这对石笋是古代贵族墓中立的,但现在已经被忘记了。他感叹人们常常沉浸于自己的小利益,而失去了关注大事的视野和能力。政治上的错误决策导致国家走向危机,但人们仍然媚上欣赏者而不是理性思考。 诗人呼吁壮士们勇敢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不让虚假的名声误导人心。他希望能够找到真正的本源,摆脱被蒙蔽的状态,推动社会进步。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石笋行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益州城西门外有一对高耸的石笋,被称为“海眼”,因为传说它们可以穿透海水看到远方。然而,多年的风雨侵蚀使得这对…展开
这首诗描述了益州城西门外有一对高耸的石笋,被称为“海眼”,因为传说它们可以穿透海水看到远方。然而,多年的风雨侵蚀使得这对石笋上布满了苔藓,波涛痕迹也被慢慢地侵蚀消失。 诗人认为这对石笋是古代贵族墓中立的,但现在已经被忘记了。他感叹人们常常沉浸于自己的小利益,而失去了关注大事的视野和能力。政治上的错误决策导致国家走向危机,但人们仍然媚上欣赏者而不是理性思考。 诗人呼吁壮士们勇敢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不让虚假的名声误导人心。他希望能够找到真正的本源,摆脱被蒙蔽的状态,推动社会进步。折叠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详情

石笋行原文,石笋行翻译,石笋行赏析,石笋行阅读答案,出自杜甫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17377.html

诗词类别

杜甫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