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除诗
- 建节出王都,雄雄大丈夫。除书加右职,骑吏拥前驱。
满月张繁弱,含霜耀鹿卢。平明跃騕褭,清夜击珊瑚。
定远功那比,平津策乃迂。执心思报国,效节在忘躯。
破胆销丹浦,颦蛾舞绿珠。危冠徒自爱,长毂事应殊。
成绩封千室,畴劳使五符。收功轻骠卫,致埋迈黄虞。
开济今如此,英威古不侔。闭关草玄者,无乃误为儒。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是一首描述古代忠诚、爱国的士人的诗。它描绘了一个有志向、勇敢无畏、坚持不懈、忠于国家的士人形象。 第一句:“建节出王都,雄雄大丈夫。”指的是这位士人前往王都接受任命,展示了他的雄才大略和英勇精神。 第二至四句:“除书加右职,骑吏拥前驱。满月张繁弱,含霜耀鹿卢。”描述了他在职务上优秀表现和率领骑兵前进的场景,展现了他的战斗力和个人魅力。 第五至六句:“平明跃騕褭,清夜击珊瑚。”则暗示了他的勤奋和毅力,无论是早上还是晚上都在努力工作,为国家做贡献。 第七至八句:“定远功那比,平津策乃迂。执心思报国,效节在忘躯。”说明了这位士人的忠诚和贡献,认真履行自己应尽的责任,并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之上。 第九至十句:“破胆销丹浦,颦蛾舞绿珠。危冠徒自爱,长毂事应殊。”则描绘了他的风度和品质,表现出他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高,高傲而不失优雅。 第十一至十二句:“成绩封千室,畴劳使五符。收功轻骠卫,致埋迈黄虞。”说明他的贡献被国家认可并封赏,也意味着他已经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 最后两句:“开济今如此,英威古不侔。闭关草玄者,无乃误为儒。”强调这种忠诚、勇气和贡献一直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以及儒家思想中注重实践与奉献的精神。
- 背诵
-
建除诗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述古代忠诚、爱国的士人的诗。它描绘了一个有志向、勇敢无畏、坚持不懈、忠于国家的士人形象。 第一句:“建节…展开这首诗是一首描述古代忠诚、爱国的士人的诗。它描绘了一个有志向、勇敢无畏、坚持不懈、忠于国家的士人形象。 第一句:“建节出王都,雄雄大丈夫。”指的是这位士人前往王都接受任命,展示了他的雄才大略和英勇精神。 第二至四句:“除书加右职,骑吏拥前驱。满月张繁弱,含霜耀鹿卢。”描述了他在职务上优秀表现和率领骑兵前进的场景,展现了他的战斗力和个人魅力。 第五至六句:“平明跃騕褭,清夜击珊瑚。”则暗示了他的勤奋和毅力,无论是早上还是晚上都在努力工作,为国家做贡献。 第七至八句:“定远功那比,平津策乃迂。执心思报国,效节在忘躯。”说明了这位士人的忠诚和贡献,认真履行自己应尽的责任,并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之上。 第九至十句:“破胆销丹浦,颦蛾舞绿珠。危冠徒自爱,长毂事应殊。”则描绘了他的风度和品质,表现出他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高,高傲而不失优雅。 第十一至十二句:“成绩封千室,畴劳使五符。收功轻骠卫,致埋迈黄虞。”说明他的贡献被国家认可并封赏,也意味着他已经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 最后两句:“开济今如此,英威古不侔。闭关草玄者,无乃误为儒。”强调这种忠诚、勇气和贡献一直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以及儒家思想中注重实践与奉献的精神。折叠 -
权德舆
权德舆,唐朝文学家。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后徙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德宗时,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迁起居舍人、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宪宗时,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徙刑部尚书,复以检校吏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卒谥文,后人称为权文公。 …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建除诗原文,建除诗翻译,建除诗赏析,建除诗阅读答案,出自权德舆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22889.html
诗词类别
权德舆的诗词
- 《从事淮南府过亡友杨校书旧厅感念愀然》
- 《建除诗》
- 《奉和崔阁老清明日候许阁老交直之际…独行口号因以简赠》
- 《七夕见与诸孙题乞巧文》
- 《璩授京兆府参军戏书以示兼呈独孤郎》
- 《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 《奉和崔评事寄外甥刘同州…杨少尹、李侍御并见寄之作》
- 《旅馆雪晴,又睹新月,众兴所感,因成杂言》
- 《题邵端公林亭》
- 《渭水》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