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

作者:李贺      朝代:唐朝
塞下曲原文
胡角引北风,蓟门白于水。
天含青海道,城头月千里。
露下旗濛濛,寒金鸣夜刻。
蕃甲锁蛇鳞,马嘶青冢白。
秋静见旄头,沙远席羁愁。
帐北天应尽,河声出塞流。
塞下曲拼音解读
jiǎo yǐn běi fēng
mén bái shuǐ
tiān hán qīng hǎi dào
chéng tóu yuè qiān
xià méng méng
hán jīn míng
fān jiǎ suǒ shé lín
qīng zhǒng bái
qiū jìng jiàn máo tóu
shā yuǎn chóu
zhàng běi tiān yīng jìn
shēng chū sāi liú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胡角引北风,蓟门白于水。天含青海白,城头月千里。

露下旗濛濛,寒金鸣夜刻。蕃甲锁蛇鳞,马嘶青冢白。

秋静见旄头,沙远席羁愁。帐北天应尽,河声出塞流。

胡角引北风,蓟(jì)门白于水。天含青海道,城头月千里。
胡角引北风,蓟门白于水:蓟门,今河北有蓟县,汉唐时为边城。天含青海道,城头月千里:青海,唐时属吐谷浑。

露下旗濛(méng)濛,寒金鸣夜刻。蕃(fán)甲锁蛇鳞,马嘶(sī)青冢(zhǒng)白。
露下旗蒙蒙,寒金鸣夜刻:寒金,刁斗也。夜刻,夜更也。蕃甲鏁蛇鳞,马嘶青冢白:蕃甲,兵甲多也。蕃,众多。

秋静见旄(máo)头,沙远席羁(jī)愁。帐北天应尽,河声出塞流。
秋静见旄头,沙逺席覉愁:旄头,星名,为冀州之分野。 席覉,席箕,一名塞芦。马草也,生 北方。古诗:千里席箕草。帐北天应尽,河声出塞流:帐北,军帐以北。

这首诗描绘了北方的戍边景象。胡角(指边疆少数民族)吹起北风,蓟门(即北京西北部的山口,是当时军事重镇)在水面上显得更加白皑。天空中传来青海道的声音,月亮高挂城墙上,遥望千里。雾气下的旗帜摇曳不定,寒鸣金鼓声刻在夜晚。异族的盔甲和马匹在群山之间穿梭,秋日的宁静中可见旗帜,漫长的沙漠路途中带着愁思。帐篷北面天色渐渐变亮,河水的流动声从远处传来,这是在表达出塞戍边的孤寂和凄凉。

背诵
乐府边塞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塞下曲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北方的戍边景象。胡角(指边疆少数民族)吹起北风,蓟门(即北京西北部的山口,是当时军事重镇)在水面上显得更加白…展开
这首诗描绘了北方的戍边景象。胡角(指边疆少数民族)吹起北风,蓟门(即北京西北部的山口,是当时军事重镇)在水面上显得更加白皑。天空中传来青海道的声音,月亮高挂城墙上,遥望千里。雾气下的旗帜摇曳不定,寒鸣金鼓声刻在夜晚。异族的盔甲和马匹在群山之间穿梭,秋日的宁静中可见旗帜,漫长的沙漠路途中带着愁思。帐篷北面天色渐渐变亮,河水的流动声从远处传来,这是在表达出塞戍边的孤寂和凄凉。折叠

作者介绍

李贺 李贺 李贺(790-816),字长吉,河南昌谷(今河南省宜阳县)人。唐皇室远支。因父亲名晋肃,「晋」、「进」同音,不得参加进士科考试,堵塞了仕进之路,仅作过几年奉礼郎(管宗庙祭祀司仪一类事务的从九品小官)。他对这种低微的职务很不满,年少失意,心情抑郁,再加上刻苦作诗,损害了身体,年仅二十七岁就逝世了。李贺早年即工诗,很有才名,受知于韩愈、皇甫湜。他继承了《楚辞》的…详情

塞下曲原文,塞下曲翻译,塞下曲赏析,塞下曲阅读答案,出自李贺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3722.html

诗词类别

李贺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