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发
- 濬哲维商,长发其祥。
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
外大国是疆,幅陨既长。
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
玄王桓拨,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
率履不越,遂视既发。
相土烈烈。
海外有截。
帝命不违,至于汤齐。
汤降不迟,圣敬日跻。
昭假迟迟,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
受小球大球,为下国缀旒,何天之休。
不竞不絿,不刚不柔。
敷政优优,百禄是遒。
受小共大共,为下国骏厖。
何天之龙,敷奏其勇。
不震不动,不戁不竦,百禄是总。
武王载旆,有虔秉钺。
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
苞有三蘖,莫遂莫达。
九有有截,韦顾既伐,昆吾夏桀。
昔在中叶,有震且业。
允也天子,降予卿士。
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濬哲维商,长发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外大国是疆,幅陨既长。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
深远又智慧的我大国殷商,永远发散无尽的福祉瑞祥。遥想那洪荒时代洪水茫茫,大禹治水施政于天下四方。他以周边各诸侯国为疆域,扩张的天下幅员辽阔之极。有娀氏族部落正在崛起时,禹王立有娀氏为妃生下契。玄王桓拨,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率履不越,遂视既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
先祖契号称玄王英姿天纵,授封他小国治得政通人和,授封他大国也能人和政通。他循礼守法从不逾越规矩,因此在群众中能得到响应。后继者相土也是极为英武,诸侯纷纷归其麾下呈一统。帝命不违,至于汤齐。汤降不迟,圣敬日跻。昭假迟迟,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
正是因为我殷商不违天命,商才发展到汤这一代大兴。我祖汤王的诞生正应天时,他的圣明庄敬一天天提升。商汤光昭于上天久而不息,从来都是唯上天是尊是敬,上天授他管理九州的使命。受小球大球,为下国缀旒,何天之休。不竞不絿,不刚不柔。敷政优优,百禄是遒。
得授镇圭大圭等执政之宝,为天下诸侯树起伟大旗帜。多多承蒙上天的善意照拂,他既不争竞也不过于松弛,不过于刚硬也不过于柔和。施政理念始终是从容宽裕,因此无尽福禄降到他身躯。受小共大共,为下国骏厖。何天之龙,敷奏其勇。不震不动,不戁不竦,百禄是总。
得授小珙大珙等执政之璧,为天下诸侯当好领头骏马。多多承蒙上天的恩宠关爱,他奋马扬鞭上阵英勇冲杀。不为强敌所震也不被吓倒,因为他既不怯懦也不惧怕,无尽的福禄都往他身上加。武王载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苞有三蘖,莫遂莫达。九有有截,韦顾既伐,昆吾夏桀。
汤王乘坐的兵车战旗烈烈,他诚敬地持着讨逆的权杖。冲锋陷阵的大军勇猛如火,没有谁敢把我的攻势阻挡。一丛竹根可生出三棵嫩芽,决不能让他出土让他成长!九州天下要想实现大一统,就要先去讨伐韦国和顾国,再去讨伐昆吾国和夏桀王!昔在中叶,有震且业。允也天子,降予卿士。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
过去在我殷商中世的时候,国家一度深陷于危难之中。实在是我们天子圣明诚敬,把治国重任交给伊尹爱卿。伊尹确实配得上阿衡职位,确实起了辅佐商王的作用。参考资料:1、王秀梅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819-8252、姜亮夫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724-729 -
濬(jùn)哲维商,长发其祥。洪水芒芒,禹敷(fū)下土方。外大国是疆,幅陨(yǔn)既长。有娀(sōng)方将,帝立子生商。
长:长久。发:兴发。濬哲:明智。濬,“睿”的假借。商:指商的始祖。祥:福祥。芒芒:茫茫,水盛貌。敷:治。下土方:“下土四方”的省文。外大国:外谓邦畿之外,大国指远方诸侯国。疆:疆土。句意为远方的方国都归入疆土。辐陨:幅员。长:广。有娀:古国名。这里指有娀氏之女,古时妇女系姓,姓氏无考,以国号称之。将:壮,大。玄王桓(huán)拨,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率履(lǚ)不越,遂视既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
玄王:商契。桓拨:威武刚毅。达:开,通。受小国、大国是达,二句疏释多歧。郑笺:“玄王广大其政治,始尧封之商为小国,舜之末年乃益其地为大国,皆能达其教令。”率履:遵循礼法。履,“礼”的假借。遂视既发:视,巡视;发,施。旧解多歧。相土:人名,契的孙子。契生昭明,昭明生相土,是商的先王先公之一。烈烈:威武貌。海外:四海之外,泛言边远之地。有截:截截,整齐划一。帝命不违,至于汤齐。汤降不迟,圣敬日跻(jī)。昭假迟迟,上帝是祗(zhī),帝命式于九围。
汤:成汤,帝号天乙,商王朝的建立者,他以武力推翻夏桀的统治,建立商王朝。齐:齐一,一样。降:降生。跻:升。昭假:向神祷告,表明诚敬之心。迟迟:久久不息。祗:敬。式:法,执法。九围:九州。受小球大球,为下国缀(zhuì)旒(liú),何天之休。不竞不絿(qiú),不刚不柔。敷政优优,百禄是遒(qiú)。
球:一说球为玉器.小者尺二寸,大者三尺;一说通“捄”,训“法”。兹取前一说。下国:下面的诸侯方国。缀旒:表率、法则。何:同“荷”,承受。休:“庥”的假借,庇荫。絿:急。优优:温和宽厚。遒:聚。受小共大共,为下国骏厖(páng)。何天之龙,敷奏其勇。不震不动,不戁(nǎn)不竦(sǒng),百禄是总。
共:历代训释不一,一说通“珙”,璧;一说通“拱”,法;一说通“供”,为祭名或祭物,均可通。骏厖:骏,大。龙:“宠”的假借,恩宠。敷奏:施展。不震不动:郑笺:“不可惊惮也。”戁、竦:恐惧。总:聚。武王载旆(pèi),有虔(qián)秉钺(yuè)。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è)。苞有三蘖(niè),莫遂莫达。九有有截,韦顾既伐,昆吾夏桀(jié)。
武王:成汤之号。载:始。旆:旌旗,此作动词。有虔:威武貌。秉钺:执持长柄大斧。钺是青铜制大斧,国王近卫军的兵器,国王亲征秉钺。曷:通“遏”,阻挡。苞有三蘖:苞,本,指树于;蘖,旁生的枝桠嫩芽。遂:草木生长之称。达:苗生出土之称。九有:九州。截:整齐。韦:国名,在今河南滑县东,夏桀的与国。顾:国名,在今山东鄄城东北,夏桀的与国。昆吾:国名,夏桀的与国,与韦、顾共为夏王朝东部屏障。据史实,成汤先将韦、顾、昆吾分割包围,先歼灭左边的韦,再歼灭右边的顾。然后两面夹击昆吾,最后伐孤立之桀,决战于鸣条(今河南封丘县东)之野,消灭了夏桀的主力。昔在中叶,有震且业。允也天子,降予卿士。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
中叶:中世。商朝立国从契始,到十世成汤建立王朝,从开国历史年代说正值中世。震:威力。业:功业。允:信然。降:天降。实维:是为。阿衡:即伊尹,辅佐成汤征服天下建立商王朝的大臣。他原来是一个奴隶,成汤发现他的才干,破格重用。左右:在王左右辅佐。参考资料:1、王秀梅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819-8252、姜亮夫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724-729 -
这是一首记述殷商发迹史特别是歌颂商汤功德的长篇颂诗。全诗七章,每章句数不等,其结构形式与《诗经》大多数篇章整齐的四言体等句分章不同。有韵,又与《周颂》各篇大多无韵不同。其内容以歌颂成汤为主并追述先王功业,并兼及功臣,也与其他祭颂之诗不同。
第一章追述商国立国历史悠久,商契受天命出生立国,所以商国一直蒙承天赐的吉祥。第二章歌颂商契建国施政使国家发展兴盛,以及先祖相土开拓疆土的武功。下章即转入歌颂成汤。第三章歌颂成汤继承和发展先祖功业,明德敬天,因而受天命而为九州之主。第四章歌颂成汤奉行天意温厚施政,刚柔适中,为诸侯表率,因得天赐百禄。第五章歌颂成汤的强大武力可以保障天下的安宁,为诸侯所依靠,因得天赐百禄。第六章歌颂成汤讨伐夏桀及其从国而平定天下。第七章歌颂成汤是上天之子,上帝降赐伊尹辅佐他建立功业。
全诗从头到尾贯穿着殷商统治阶级的天命论思想:“君权天授”,他们是天帝的嫡裔,他们立国、开辟疆土、征伐异族、占有九州而统治各族人民,都是奉行上天的意旨,得到天的庇佑;他们建立的新王朝的统治权以及所有的福禄——权力、财富和显赫的荣耀,都得之于天,因为他们是天子及其嫡裔。统治阶级的这种意识形态,是他们建立统治的理论基础。诗中歌颂武功,即暴力掠夺和扩张,如“相土烈烈,海外有截”,“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敷奏其勇,百禄是总”,统治权和享受的百禄,都来自运用本身强大力量进行的战争。崇尚勇武和战争,为侵略、镇压、掠夺和统治披上“天意”的伪装.正是殷商天命论的实质。
诗中塑造了商王朝创造者成汤的形象。他继续祖业而积极进取,开创新王朝基业。他恭诚敬天,“帝命不违”,奉行天意,“上帝是祗”,因而获得天佑,“百禄是遒”,是忠诚的天之子;他英武威严,战无不克,“武王载旆,有虔秉钺”,冲锋敌阵,其气势“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既蔑视敌人,英勇无畏,又能采取正确的战略,从而征服天下,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他又是贤明的执政者,“不竞不絿,不刚不柔”,“圣敬曰跻,昭假迟迟”,励精图治,选贤与能,作诸侯的表率,是诸侯的依靠。《孟子·离娄下》也谈到商汤此人:“汤执中,立贤无方。”“执中”,即指汤“不竞不絿,不刚不柔”而言,是执政的必备品格;“立贤无方”,即“不拘一格”任用人才,指重用伊尹而言,传说伊尹本是奴隶,汤发现了他的才干,予以信任和重用,在伊尹辅佐下汤得以完成大业。诗中歌颂的成汤的这些品格,正是古代奴隶主贵族阶级的理想品格。对于汤,周代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也是赞扬的,因为他的品格也是周代统治者的理想品格;不过,他们吸取殷商覆亡的教训,把殷商的天命论加以发展和改造,提出“天命无常,唯德是从”,认为天命不是永久不变的,上帝是道德神,仁德爱民才能获得和保持天命不变,因而突出执政者的道德,同时对理想人格也加以丰富和发挥,推动历史前进一大步。这些内容,从《周颂》和《大雅》都可以体会到。
此诗具有史诗的因素,叙述的事件以殷商的史实为基础,同时像各民族上古的史诗一样,吸取了上古的许多神话传说素材,但又根据殷商统治阶级的功利及其意识形态,对神话传说有所取舍和改造。
诗的结构形式并不整齐。在得以保存下来的五篇《商颂》中,这是章句和句式最不整齐的一篇。可能限于流传的版本不全,或资料不足,有所减略或增益,因而全诗叙事和各章内容详略不等。近人也有怀疑此诗有因错简而章次颠倒之处,如张松如《商颂绎释》,就将第四、五两章移为最后两章。
此诗的叙述并不平直板滞,善于运用一些形象的语言,描写较为生动。韵律也较为整齐,除全诗末两句外,句句用韵,每章换韵。在句式上,多用对句,或上下句相对,或双句相对,或章句相对,行文变化多姿,使语言整齐匀称,内容凝炼集中,有较强的节律感,当是中国后世诗词对仗的滥觞。
参考资料:1、姜亮夫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724-729 - 背诵
-
长发译文及注释
英明睿智大商始祖,永久兴发福泽祯祥。上古时候洪水茫茫,大禹平治天下四方。远方之国均为疆土,幅员广阔而又绵长。有娀氏女青春年少,上帝让她生子立商。 玄王商契威武刚毅,接受小…展开译文 英明睿智大商始祖,永久兴发福泽祯祥。上古时候洪水茫茫,大禹平治天下四方。远方之国均为疆土,幅员广阔而又绵长。有娀氏女青春年少,上帝让她生子立商。 玄王商契威武刚毅,接受小国认真治理,成为大国政令通利。遵循礼法没有失误,巡视民情处置适宜。先祖相土武功烈烈,四海之外顺服齐一。 先祖听从上帝意旨,到成汤时最合天心。成汤降生适逢其时,明哲圣德日益增进。久久不息祷告神明,敬奉上帝一片至诚,上帝命他九州执政。 接受宝玉小球大球。作为诸侯方国表率。承受上天所降福佑,既不争竞也不急求,既不太刚也不太柔。施政温和而且宽厚,千百福禄归王所有。 接受大小拱璧珍宝,作为诸侯方国依靠。承受上天所赐恩宠,显示他的勇武英豪。既不震恐也不动摇,既不惧怯也不惊扰,千百福禄都会来到。 武王兴师扬旗亲征,威风凛凛手持斧钺。进军如同熊熊火焰,没有敌人敢于阻截。一棵树干生三树杈,不能再长其他枝叶。天下九州归于一统,首先讨伐韦国顾国,再去灭掉昆吾夏桀。 还在以前国家中世,汤有威力又有业绩。他确实是上天之子,天降卿士作为辅弼。他也就是贤相伊尹,实为商王左膀右臂。
注释(1)濬(jùn)哲:明智。濬,“睿”的假借。商:指商的始祖。(2)发:兴发。(3)芒芒:茫茫,水盛貌。(4)敷:治。下土方:“下土四方”的省文。(5)外大国:外谓邦畿之外,大国指远方诸侯国。疆:疆土。句意为远方的方国都归入疆土。(6)辐陨:幅员。长:广。(7)有娀(sōng):古国名。这里指有娀氏之女,古时妇女系姓,姓氏无考,以国号称之。《说文》:“娀,帝高辛之妃,偰母号也。”将:壮,大。(8)帝立子生商:《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汤。”有娀氏之女生契,契被奉为商的始祖。(9)玄王:商契。契生前只是东方的一个国君,由小渐大,并未称王,下传十世至太乙(汤)建立商王朝,追尊契为王。根据“玄鸟生商”的神话,称为玄王。桓拨:威武刚毅。(10)达:开,通。受小国、大国是达,二句疏释多歧,兹取郑笺“玄王广大其政治,始尧封之商为小国,舜之末年乃益其地为大国,皆能达其教令”之说。(11)率履:遵循礼法。履,“礼”的假借。(12)遂视既发:视,巡视;发,施。旧解多歧,兹取朱熹《诗集传》“言契能循礼不过越,遂视其民,则既发以应之矣”之说。(13)相土:人名,契的孙子。契生昭明,昭明生相土,是商的先王先公之一。烈烈:威武貌。(14)海外:四海之外,泛言边远之地。有截:截截,整齐划一。(15)汤:成汤,帝号天乙,商王朝的建立者,他以武力推翻夏桀的统治,建立商王朝。齐:齐一,一样。(16)跻:升。(17)昭假(gé):向神祷告,表明诚敬之心。迟迟:久久不息。(18)祗:敬。(19)式:法,执法。九围:九州。(20)球:一说球为玉器.小者尺二寸,大者三尺;一说通“捄”,训“法”。兹取前一说。(21)下国:下面的诸侯方国。缀旒:表率、法则。(22)何:同“荷”,承受。休:“庥”的假借,庇荫。(23)絿(qiú):急。(24)优优:温和宽厚。(25)遒:聚。(26)共:历代训释不一,一说通“珙”,璧;一说通“拱”,法;一说通“供”,为祭名或祭物,均可通。(27)骏厖(páng):骏,大。余培林引《诗经世本古义》:“《说文》云:石大也。‘为下国骏厖’者,下国诸侯恃汤以安,如依赖于磐石然。”(28)龙:“宠”的假借,恩宠。(29)敷奏:施展。(30)不震不动:郑笺:“不可惊惮也。”(31)戁(nǎn)、竦:恐惧。(32)总:聚。(33)武王:成汤之号。载:始。旆:旌旗,此作动词。(34)有虔:威武貌。秉钺:执持长柄大斧。钺是青铜制大斧,国王近卫军的兵器,国王亲征秉铖。《史记·殷本纪》:“汤自把铖以伐昆吾,遂伐桀。”即此诗所写。(35)曷(è):通“遏”。(36)苞有三蘖(niè):苞,本,指树于;蘖,旁生的枝桠嫩芽。朱熹《诗集传》:“言一本生三蘖也,本则夏桀,蘖则韦也,顾也,昆吾也,皆桀之党也。”(37)遂:草木生长之称。达:苗生出土之称。(38)九有:九州。(39)韦:国名,在今河南滑县东,夏桀的与国。顾:国名,在今山东鄄城东北,夏桀的与国。(40)昆吾:国名,夏桀的与国,与韦、顾、昆吾共为夏王朝东部屏障。据史实,成汤先将韦、顾、昆吾分割包围,先歼灭左边的韦,再歼灭右边的顾。然后两面夹击昆吾,最后伐孤立之桀,决战于鸣条(今河南封丘县东)之野,消灭了夏桀的主力。(41)中叶:中世。商朝立国从契始,到十世成汤建立王朝,从开国历史年代说正值中世。(42)震:威力。业:功业。(43)允:信然。(44)降:天降。(45)实维:是为。阿衡:即伊尹,辅佐成汤征服天下建立商王朝的大臣。他原来是一个奴隶,成汤发现他的才干,破格重用。(46)左右:在王左右辅佐。
折叠 -
长发鉴赏
这是殷商后王祭祀成汤及其列祖,并以伊尹从祀的乐歌。全诗七章,每章句数不等,其结构形式与《诗经》大多数篇章整齐的四言体等句分章不同。有韵,又与《周颂》各篇大多无韵不同。其内容以歌颂成…展开这是殷商后王祭祀成汤及其列祖,并以伊尹从祀的乐歌。
全诗七章,每章句数不等,其结构形式与《诗经》大多数篇章整齐的四言体等句分章不同。有韵,又与《周颂》各篇大多无韵不同。其内容以歌颂成汤为主并追述先王功业,并兼及功臣,也与其他祭颂之诗不同。
第一章追述商国立国历史悠久,商契受天命出生立国,所以商国一直蒙承天赐的吉祥。第二章歌颂商契建国施政使国家发展兴盛,以及先祖相土开拓疆土的武功。下章即转入歌颂成汤。第三章歌颂成汤继承和发展先祖功业,明德敬天,因而受天命而为九州之主。第四章歌颂成汤奉行天意温厚施政,刚柔适中,为诸侯表率,因得天赐百禄。第五章歌颂成汤的强大武力可以保障天下的安宁,为诸侯所依靠,因得天赐百禄。第六章歌颂成汤讨伐夏桀及其从国而平定天下。第七章歌颂成汤是上天之子,上帝降赐伊尹辅佐他建立功业。
全诗从头到尾贯穿着殷商统治阶级的天命论思想:“君权天授”,他们是天帝的嫡裔,他们立国、开辟疆土、征伐异族、占有九州而统治各族人民,都是奉行上天的意旨,得到天的庇佑;他们建立的新王朝的统治权以及所有的福禄——权力、财富和显赫的荣耀,都得之于天,因为他们是天子及其嫡裔。统治阶级的这种意识形态,是他们建立统治的理论基础。诗中歌颂武功,即暴力掠夺和扩张,如“相土烈烈,海外有截”,“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敷奏其勇,百禄是总”,统治权和享受的百禄,都来自运用本身强大力量进行的战争。崇尚勇武和战争,为侵略、镇压、掠夺和统治披上“天意”的伪装.正是殷商天命论的实质。
诗中塑造了商王朝创造者成汤的形象。他继续祖业而积极进取,开创新王朝基业。他恭诚敬天,“帝命不违”,奉行天意,“上帝是祗”,因而获得天佑,“百禄是遒”,是忠诚的天之子;他英武威严,战无不克,“武王载旆,有虔秉钺”,冲锋敌阵,其气势“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既蔑视敌人,英勇无畏,又能采取正确的战略,从而征服天下,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他又是贤明的执政者,“不竞不絿,不刚不柔”,“圣敬曰跻,昭假迟迟”,励精图治,选贤与能,作诸侯的表率,是诸侯的依靠。《孟子·离娄下》也谈到商汤此人:“汤执中,立贤无方。”“执中”,即指汤“不竞不絿,不刚不柔”而言,是执政的必备品格;“立贤无方”,即“不拘一格”任用人才,指重用伊尹而言,传说伊尹本是奴隶,汤发现了他的才干,予以信任和重用,在伊尹辅佐下汤得以完成大业。诗中歌颂的成汤的这些品格,正是古代奴隶主贵族阶级的理想品格。对于汤,周代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也是赞扬的,因为他的品格也是周代统治者的理想品格;不过,他们吸取殷商覆亡的教训,把殷商的天命论加以发展和改造,提出“天命无常,唯德是从”,认为天命不是永久不变的,上帝是道德神,仁德爱民才能获得和保持天命不变,因而突出执政者的道德,同时对理想人格也加以丰富和发挥,推动历史前进一大步。这些内容,读者从《周颂》和《大雅》都可以体会到。
全诗具有史诗的因素,叙述的事件以殷商的史实为基础,同时像各民族上古的史诗一样,吸取了上古的许多神话传说素材,但又根据殷商统治阶级的功利及其意识形态,对神话传说有所取舍和改造。
诗的结构形式并不整齐。在得以保存下来的五篇《商颂》中,这是章句和句式最不整齐的一篇。这些祭祀乐歌是经过春秋时代殷商后裔宋国人的整理改定,用作宋国的宗庙乐歌,可能限于流传的版本不全,或资料不足,有所减略或增益,因而全诗叙事和各章内容详略不等。近人也有怀疑此诗有因错简而章次颠倒之处,如张松如《商颂绎释》,就将第四、五两章移为最后两章。事关文献原貌,未成公认的定论之前,兹仍其旧。
此诗的叙述并不平直板滞,善于运用一些形象的语言,描写较为生动。韵律也较为整齐,除全诗末两句外,句句用韵,每章换韵。在句式上,多用对句,或上下句相对,或双句相对,或章句相对,行文变化多姿,使语言整齐匀称,内容凝炼集中,有较强的节律感,当是中国后世诗词对仗的滥觞。
折叠 -
这是殷商后王祭祀成汤及其列祖,并以伊尹从祀的乐歌。《毛诗序》云:“《长发》,大禘也。”根据《礼记》,大禘是国君祭天,以自己的祖先陪享的一种祭祀仪式。这种祭祀乐歌经过春秋时代殷商后裔宋国人的整理改定,用作宋国的宗庙乐歌。
-
诗经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编集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汉书·艺文志》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诗经》305篇的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和诗歌形式基本上是一…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长发原文,长发翻译,长发赏析,长发阅读答案,出自诗经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4750.html
诗词类别
诗经的诗词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