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调】小桃红_寄鉴湖诸友
- 寄鉴湖诸友一城秋雨豆花凉,闲倚平山望。不似年时鉴湖上,锦云香,采莲人语荷花荡。西风雁行,清溪渔唱,吹恨入沧浪。赠琵琶妓王氏舞腰回雪脸舒霞,席上人如画。压柳欺梅旧声价,弄琵琶.风流不似明妃嫁。金樽翠斝,玉纤罗帕,同醉凤城花。忆疏斋学士郊行飞梅和雪洒林梢,花落春颠倒。驴背敲诗暮寒峭,路迢迢,相逢不满疏翁笑。寒郊瘦岛,尘衣风帽,诗在灞陵桥。春思倚阑花影背东风,暗解清宵梦。舞扇歌衫与谁共?恨忡忡,一春愁压眉山重。灯花玉虫,罗屏金凤,残月小帘栊。鉴湖夜泊鉴湖一曲水云宽,鸳锦秋成段。醉舞花间影零乱,夜漫漫,小舟只向西林唤。仙山梦短,长天月满,玉女驾青鸾。离情几场秋雨老黄花,不管离人怕。一曲哀弦泪双下,放琵琶,挑灯羞看围屏画。声悲玉马,愁新罗帕,恨不到天涯。山中一方明月杏花坛,剑气霞光烂。回首蓬莱自长叹,佩秋兰,黄精已够山中饭。劳心又懒,干名不惯,归伴野云闲。夜宴二首砑金罗扇当花笺,醉草湘妃怨。曲曲阑干锦屏面,小壶天,花花按舞六幺遍。寒玉响泉,香风深院,明月十三弦。翩翩白鹭伴诗癯,船系青山暮。一曲瑶筝写幽素,夜何如?飞吟亭上神仙路。琼楼玉宇,白云红树,月冷洞庭湖。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是一位诗人对鉴湖及其周边风景的赞美和回忆。他描述了秋雨中豆花凉爽,平山的美景以及鉴湖过去的锦云香、采莲人语等场景。他还将自己在西风雁行、清溪渔唱中的心情描绘出来,表达自己的爱恨情感。 诗人也写到了他与琵琶妓王氏的相遇,以及在花间舞动的欢乐时光。他回忆起曾经和学士郊行的美好时光,驴背敲诗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旧时的声价已经被时间淡忘,但记忆依旧留存在他的心底。 诗人寄情于鉴湖的秀美景色和夜色,描述了小舟漫漫,向西林唤去的情形。他又表达了自己的离愁别绪,想到不管黄花老去,自己依旧会怕离人。最后,诗人再次回到鉴湖,回首往事,发出长叹。他觉得已经劳心懒惰,无法追求名利,只想在野外与云为伴,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诗人用婉转动听的语言,展现了对美好回忆和追求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 背诵
-
【越调】小桃红_寄鉴湖诸友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一位诗人对鉴湖及其周边风景的赞美和回忆。他描述了秋雨中豆花凉爽,平山的美景以及鉴湖过去的锦云香、采莲人语等场景。…展开这首诗是一位诗人对鉴湖及其周边风景的赞美和回忆。他描述了秋雨中豆花凉爽,平山的美景以及鉴湖过去的锦云香、采莲人语等场景。他还将自己在西风雁行、清溪渔唱中的心情描绘出来,表达自己的爱恨情感。 诗人也写到了他与琵琶妓王氏的相遇,以及在花间舞动的欢乐时光。他回忆起曾经和学士郊行的美好时光,驴背敲诗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旧时的声价已经被时间淡忘,但记忆依旧留存在他的心底。 诗人寄情于鉴湖的秀美景色和夜色,描述了小舟漫漫,向西林唤去的情形。他又表达了自己的离愁别绪,想到不管黄花老去,自己依旧会怕离人。最后,诗人再次回到鉴湖,回首往事,发出长叹。他觉得已经劳心懒惰,无法追求名利,只想在野外与云为伴,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诗人用婉转动听的语言,展现了对美好回忆和追求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折叠 -
张可久
张可久(约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张可久肖像(林晋生作)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县)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越调】小桃红_寄鉴湖诸友原文,【越调】小桃红_寄鉴湖诸友翻译,【越调】小桃红_寄鉴湖诸友赏析,【越调】小桃红_寄鉴湖诸友阅读答案,出自张可久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59915.html
诗词类别
张可久的诗词
- 《【越调】天净沙_书怀二首香》
- 《庆宣和·云影天光乍有无》
- 《【双调】庆东原_春思垂杨径》
- 《【中吕】红绣鞋_怀古金字淡》
- 《【南吕】骂玉郎带感皇恩采茶歌》
- 《【南吕】金字经_湖上小隐老》
- 《【中吕】普天乐_赠白玉梅滴》
- 《【商调】梧叶儿_春日郊行长》
- 《天净沙》
- 《【双调】拨不断_第一楼小集》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