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贺提举陈秘丞除宪)
- 薰风有意,还年年吹下,九天纶_。
庾岭高哉知几仞,不隔清名突兀。
明月扁舟,图书之外,所载无南物。
襄公往矣,辽辽直到今日。
南来北地开藩,甘棠好在,一夜春光入。
父老欢迎相告语,依旧朱颜绿发。
四海无波,四江无讼,是先生清德。
岭梅迎笑,和羹□□消息。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山林清幽、自然优美的景象。薰风吹拂着,年复一年不停歇地吹过,而天空中的纶云也在不断地飘荡。诗人站在庾岭上,俯视千峰万壑,心中感叹这高峻的山峰有多么不可思议,令人无法想象。不论是昼夜,无论是雨雪还是晴朗,这里总是清幽宜人,毫无被污染或破坏的迹象。引人注目的是,明月扁舟与图书相配合,没有南方的鱼虾等物,只有一些文字和故事。当时,历史上曾有一位名为襄公的君王驾舟经过这里,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仍旧保持着那种静谧的氛围,依然有许多人前来欣赏这片美景。在这个奇妙的世界里,南北交错,生机勃勃,甘棠树开花了,春天的景色只需一夜就能展现出来。即使岁月匆忙而过,父老们依旧充满喜悦地相互分享,他们的面容上虽出现了斑驳的皱纹,但心中的青春仍然延续着。这里的四海是如此平静,四江也没有任何争端和纷争,因为先生的德行能够化解一切矛盾和不和谐的事物。最后,岭梅欣然地迎接着诗人,并和一碗美味的汤羹一同传递着信息。
- 背诵
-
酹江月(贺提举陈秘丞除宪)注释
【朱颜绿发】少。宋沉遘《送句谌通判颍川》诗:“朱颜緑髮出尘土,长缨高盖生清风。”清唐孙华《送王诵侯之官成都》诗:“朱颜緑髮况未老,才地何啻十倍予。”…展开【朱颜绿发】少。宋沉遘《送句谌通判颍川》诗:“朱颜緑髮出尘土,长缨高盖生清风。”清唐孙华《送王诵侯之官成都》诗:“朱颜緑髮况未老,才地何啻十倍予。”折叠酹江月(贺提举陈秘丞除宪)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山林清幽、自然优美的景象。薰风吹拂着,年复一年不停歇地吹过,而天空中的纶云也在不断地飘荡。诗人站在庾岭上…展开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山林清幽、自然优美的景象。薰风吹拂着,年复一年不停歇地吹过,而天空中的纶云也在不断地飘荡。诗人站在庾岭上,俯视千峰万壑,心中感叹这高峻的山峰有多么不可思议,令人无法想象。不论是昼夜,无论是雨雪还是晴朗,这里总是清幽宜人,毫无被污染或破坏的迹象。引人注目的是,明月扁舟与图书相配合,没有南方的鱼虾等物,只有一些文字和故事。当时,历史上曾有一位名为襄公的君王驾舟经过这里,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仍旧保持着那种静谧的氛围,依然有许多人前来欣赏这片美景。在这个奇妙的世界里,南北交错,生机勃勃,甘棠树开花了,春天的景色只需一夜就能展现出来。即使岁月匆忙而过,父老们依旧充满喜悦地相互分享,他们的面容上虽出现了斑驳的皱纹,但心中的青春仍然延续着。这里的四海是如此平静,四江也没有任何争端和纷争,因为先生的德行能够化解一切矛盾和不和谐的事物。最后,岭梅欣然地迎接着诗人,并和一碗美味的汤羹一同传递着信息。折叠 -
徐鹿卿
徐鹿卿(1170—1249),字德夫,号泉谷,隆兴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市白土镇后泉村)人。南宋文学家、藏书家。徐鹿卿生于宋孝宗乾道六年,卒于理宗淳祐九年,年八十岁。博通经史,以文学著名乡里。嘉定十六年,(公元一二二三年)廷试进士,调安南军学教授,复申理义之学。入为枢密院编修官。时刘克庄、王迈、方大琮皆因事被黜,他作诗赠之,并为弹劾。太学诸生作四贤诗美…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酹江月(贺提举陈秘丞除宪)原文,酹江月(贺提举陈秘丞除宪)翻译,酹江月(贺提举陈秘丞除宪)赏析,酹江月(贺提举陈秘丞除宪)阅读答案,出自徐鹿卿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386606.html
诗词类别
徐鹿卿的诗词
- 《黎丞命饮辞之以诗》
- 《七月二十一日重过赣滩十绝句 其八》
- 《溪泉命客》
- 《酬张录南老 其一》
- 《月夜赴郡会归辗 其三》
- 《送表伯朱丞尉 其一》
- 《士友见和七月七日曝书依元韵谢之》
- 《酹江月/念奴娇》
- 《府判社日招饮蒋园座中索赋诗三绝句 其一》
- 《七月二十一日重过赣滩十绝句 其九》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