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烛龙斋祭

作者:张九龄      朝代:唐朝
奉和圣制烛龙斋祭原文
上帝临下,鉴亦有光。
孰云阴骘,惟圣克彰。
六月徂暑,四郊愆阳。
我后其勤,告于坛场。
精意允溢,群灵鼓舞。
蔚兮朝云,沛然时雨。
雨我原田,亦既有年。
烛龙煌煌,明宗报祀。
于以助之,天人帝子。
闻诗有训,国风兹始。
奉和圣制烛龙斋祭拼音解读
shàng lín xià
jiàn yǒu guāng
shú yún yīn zhì
wéi shèng zhāng
liù yuè shǔ
jiāo qiān yáng
hòu qín
gào tán chǎng
jīng yǔn
qún líng
wèi cháo yún
pèi rán shí
yuán tián
yǒu nián
zhú lóng huáng huáng
míng zōng bào
zhù zhī
tiān rén
wén shī yǒu xùn
guó fēng shǐ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表达了对上帝的敬畏和崇拜,认为神明会审视人类的行为并给予指引。作者在六月到来之际,前往祭坛祈求丰收和神灵庇护,借此鼓舞自己和群众的精神,实现积极向上的力量。最后提到国风诗歌的发端,展示了古代文化的厚重和传承。整首诗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神秘力量和信仰的尊崇,以及对于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奉和圣制烛龙斋祭诗意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上帝的敬畏和崇拜,认为神明会审视人类的行为并给予指引。作者在六月到来之际,前往祭坛祈求丰收和神灵庇护,借此…展开
这首诗表达了对上帝的敬畏和崇拜,认为神明会审视人类的行为并给予指引。作者在六月到来之际,前往祭坛祈求丰收和神灵庇护,借此鼓舞自己和群众的精神,实现积极向上的力量。最后提到国风诗歌的发端,展示了古代文化的厚重和传承。整首诗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神秘力量和信仰的尊崇,以及对于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折叠

作者介绍

张九龄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唐著名政治家、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中宗景龙初(707)举进士,任校书郎。唐玄宗先天二年(713),登道侔伊吕科,升任右拾遣。后历任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桂州都督、中书侍郎等职。曾因张说举荐,任集贤院学士。开元二十一年(733)任宰相,翌年迁中书令,兼修国史。后加金紫光禄大夫。为相贤明,刚直不阿,敢于直…详情

奉和圣制烛龙斋祭原文,奉和圣制烛龙斋祭翻译,奉和圣制烛龙斋祭赏析,奉和圣制烛龙斋祭阅读答案,出自张九龄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390896.html

诗词类别

张九龄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