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赐诸州刺史以题座右
- 圣人合天德,洪覆在元元。
每劳苍生念,不以黄屋尊。
兴化俟群辟,择贤守列藩。
得人此为盛,咨岳今复存。
降鉴引君道,殷勤启政门。
容光无不照,有象必为言。
成宪知所奉,致理归其根。
肃肃禀玄猷,煌煌戒朱轩。
岂徒任遇重,兼尔宴锡繁。
载闻励臣节,持答明主恩。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圣人的形象,他与天道相合,并且承载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经常关注人民的需要,不以富贵自居,而是谨守职责,选择优秀的人来担任国家职务。在这个圣人的领导下,国家繁荣昌盛。他支持和指导君主,倡导道德和正义,在政治上保持清明和公正。他的光辉普照,无所不照,一旦有异象出现,必定会引起他的注意,他总是能够找到问题的根源,并解决它。他尽忠职守,俯首听命于王室,并遵循大道至诚之原则。他深思熟虑,极其警醒,在行为和言语上都非常慎重。他不仅受到高度的赞赏,而且被赐予了许多荣誉和礼物。
- 背诵
-
奉和圣制赐诸州刺史以题座右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圣人的形象,他与天道相合,并且承载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经常关注人民的需要,不以富贵自居,而是谨守职责,…展开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圣人的形象,他与天道相合,并且承载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经常关注人民的需要,不以富贵自居,而是谨守职责,选择优秀的人来担任国家职务。在这个圣人的领导下,国家繁荣昌盛。他支持和指导君主,倡导道德和正义,在政治上保持清明和公正。他的光辉普照,无所不照,一旦有异象出现,必定会引起他的注意,他总是能够找到问题的根源,并解决它。他尽忠职守,俯首听命于王室,并遵循大道至诚之原则。他深思熟虑,极其警醒,在行为和言语上都非常慎重。他不仅受到高度的赞赏,而且被赐予了许多荣誉和礼物。折叠 -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唐著名政治家、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中宗景龙初(707)举进士,任校书郎。唐玄宗先天二年(713),登道侔伊吕科,升任右拾遣。后历任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桂州都督、中书侍郎等职。曾因张说举荐,任集贤院学士。开元二十一年(733)任宰相,翌年迁中书令,兼修国史。后加金紫光禄大夫。为相贤明,刚直不阿,敢于直…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奉和圣制赐诸州刺史以题座右原文,奉和圣制赐诸州刺史以题座右翻译,奉和圣制赐诸州刺史以题座右赏析,奉和圣制赐诸州刺史以题座右阅读答案,出自张九龄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390910.html
诗词类别
张九龄的诗词
- 《临泛东湖(时任洪州)》
- 《巡按自漓水南行》
- 《望月怀远/望月怀古》
- 《奉和圣制初出洛城》
- 《郡中每晨兴辄见群鹤东飞至暮又行列而返…所羡遂赋以诗》
- 《忝官二十年尽在内职,及为郡尝积恋,因赋诗焉》
- 《饯陈学士还江南同用征字》
- 《送窦校书见饯得云中辨江树》
- 《奉和圣制喜雨》
- 《和王司马折梅寄京邑昆弟》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