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洛阳主人
- 平生白云志,早爱赤松游。
事亲恨未立,从宦此中州。
主人亦何问,旅客非悠悠。
方谒明天子,清宴奉良筹。
再取连城璧,三陟平津侯。
不然拂衣去,归从海上鸥。
宁随当代子,倾侧且沉浮。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是一个人对自己平生所追求的理想和志向的表达。诗人早年就热爱游历,尤其钟情于红松林的美景,但他因为家庭原因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后来他进入了官场,到了中州任官,但是并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仍然处在一个比较低的位置上。主人并不关心他的情况,他也不会一直留在这个地方,继续旅行,去探索世界的美好。虽然他还有一些遗憾,但他依然希望有机会再次拜见皇帝,并为他举办清宴,以表达自己的忠诚。最后,诗人提出了两种选择:一是继续追求自己的理想,寻找珍宝;另一种是像海鸥一样回到大海,沉浮在人生的波涛中,听命于时代的呼唤。
- 背诵
-
答洛阳主人注释
【连城璧】之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后用以指极珍贵的东西。晋张载《拟四愁诗》之二:“佳人遗我云中翮,何以赠之连城璧。”金元好问《论诗绝句》之十:“少陵自有连城璧,争奈微之识珷玞。”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十一:“先生在日,当世已称得片纸如得连城璧,今日岂易多得。”亦作“连城玉”、“连城璞”。北周庾信《拟咏怀》之十五:“欲竞连城玉,翻徵缩酒茅。”元无名氏《九世同居》第一折:“你为人要比连城玉,济时须作擎天柱。”柳亚子《次韵答左海少年》:“盲心畴识连城璞,长夜空怀照乘珠。”…展开【连城璧】之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后用以指极珍贵的东西。晋张载《拟四愁诗》之二:“佳人遗我云中翮,何以赠之连城璧。”金元好问《论诗绝句》之十:“少陵自有连城璧,争奈微之识珷玞。”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十一:“先生在日,当世已称得片纸如得连城璧,今日岂易多得。”亦作“连城玉”、“连城璞”。北周庾信《拟咏怀》之十五:“欲竞连城玉,翻徵缩酒茅。”元无名氏《九世同居》第一折:“你为人要比连城玉,济时须作擎天柱。”柳亚子《次韵答左海少年》:“盲心畴识连城璞,长夜空怀照乘珠。”折叠答洛阳主人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一个人对自己平生所追求的理想和志向的表达。诗人早年就热爱游历,尤其钟情于红松林的美景,但他因为家庭原因未能实现自…展开这首诗是一个人对自己平生所追求的理想和志向的表达。诗人早年就热爱游历,尤其钟情于红松林的美景,但他因为家庭原因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后来他进入了官场,到了中州任官,但是并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仍然处在一个比较低的位置上。主人并不关心他的情况,他也不会一直留在这个地方,继续旅行,去探索世界的美好。虽然他还有一些遗憾,但他依然希望有机会再次拜见皇帝,并为他举办清宴,以表达自己的忠诚。最后,诗人提出了两种选择:一是继续追求自己的理想,寻找珍宝;另一种是像海鸥一样回到大海,沉浮在人生的波涛中,听命于时代的呼唤。折叠 -
陈子昂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西北)人。年少时就富于浪漫的豪侠性格。武则天光宅元年(684)举进士,因上《大周受命颂》受武则天赏识,拜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陈子昂敢于针砭时弊,不避权贵。万岁通天元年(696)随从武攸宜征伐契丹。后因痛感自己的政治抱负和许多进步主张不能实现,便于圣历初(698)辞官返乡。武三思县令段简诬陷他,因此入狱,后…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答洛阳主人原文,答洛阳主人翻译,答洛阳主人赏析,答洛阳主人阅读答案,出自陈子昂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391940.html
诗词类别
陈子昂的诗词
- 《感遇诗三十八首 其二十八》
-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二》
- 《卧病家园》
- 《感遇·之廿六》
- 《送东莱王学士无竞》
- 《登蓟丘楼送贾兵曹入都》
- 《奉和皇帝上礼抚事述怀应制》
-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九》
- 《春夜别友人》
- 《月夜有怀》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