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
- 热海亘铁门,火山赫金方。
白草磨天涯,湖沙莽茫茫。
夫子佐戎幕,其锋利如霜。
中岁学兵符,不能守文章。
功业须及时,立身有行藏。
男儿感忠义,万里忘越乡。
孟夏边候迟,胡国草木长。
马疾过飞鸟,天穷超夕阳。
都护新出师,五月发军装。
甲兵二百万,错落黄金光。
扬旗拂昆仑,伐鼓震蒲昌。
太白引官军,天威临大荒。
西望云似蛇,戎夷知丧亡。
浑驱大宛马,系取楼兰王。
曾到交河城,风土断人肠。
寒驿远如点,边烽互相望。
赤亭多飘风,鼓怒不可当。
有时无人行,沙石乱飘扬。
夜静天萧条,鬼哭夹道傍。
地上多髑髅,皆是古战场。
置酒高馆夕,边城月苍苍。
军中宰肥牛,堂上罗羽觞。
红泪金烛盘,娇歌艳新妆。
望君仰青冥,短翮难可翔。
苍然西郊道,握手何慨慷。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战争时代的生活和情感。作者通过描绘景色、人物形象和事件来表现他对忠诚、荣誉和战争的思考和感受。 首先,诗歌景色描写了热海横亘的铁门、火山赫金方、白草遍布天涯、湖沙茫茫等景象,营造出一种狂野和荒凉之感。接着,诗歌描述了夫子佐戎幕,学兵符却不能守文章的情况,强调了战争时代中个人功业与立身的重要性。此外,男儿感忠义,万里忘越乡,更是表现了忠诚和荣誉的价值。 然后,诗歌讲述了都护出师发军装两百万甲兵、扬旗拂昆仑、伐鼓震蒲昌等气势恢宏的场面,彰显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同时,也有以太白引官军、马疾过飞鸟、天穷超夕阳等描述的战争场景,让读者感受到战争的惊险和刺激。 最后,诗歌讲述了战争带来的恐惧和悲伤。夜静天萧条,鬼哭夹道傍,地上多髑髅皆是古战场等描写,让人们感到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在此背景下,置酒高馆夕、军中宰肥牛、红泪金烛盘等图景更显珍贵和滑稽。最后,望君仰青冥、苍然西郊道、握手何慨慷等,展现出作者对友谊和远方的思考和感慨。
- 背诵
-
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注释
【大宛马】国所产的良马。《史记·大宛列传》:“大宛在匈奴西南……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后以泛指骏马。唐高适《送浑将军出塞》诗:“控弦尽用阴山儿,登阵常骑大宛马。”唐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诗:“昔骑天子大宛马,今乘款段诸侯门。”…展开【大宛马】国所产的良马。《史记·大宛列传》:“大宛在匈奴西南……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后以泛指骏马。唐高适《送浑将军出塞》诗:“控弦尽用阴山儿,登阵常骑大宛马。”唐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诗:“昔骑天子大宛马,今乘款段诸侯门。”折叠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战争时代的生活和情感。作者通过描绘景色、人物形象和事件来表现他对忠诚、荣誉和战争的思考和感受。 首先,诗歌…展开这首诗描述了战争时代的生活和情感。作者通过描绘景色、人物形象和事件来表现他对忠诚、荣誉和战争的思考和感受。 首先,诗歌景色描写了热海横亘的铁门、火山赫金方、白草遍布天涯、湖沙茫茫等景象,营造出一种狂野和荒凉之感。接着,诗歌描述了夫子佐戎幕,学兵符却不能守文章的情况,强调了战争时代中个人功业与立身的重要性。此外,男儿感忠义,万里忘越乡,更是表现了忠诚和荣誉的价值。 然后,诗歌讲述了都护出师发军装两百万甲兵、扬旗拂昆仑、伐鼓震蒲昌等气势恢宏的场面,彰显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同时,也有以太白引官军、马疾过飞鸟、天穷超夕阳等描述的战争场景,让读者感受到战争的惊险和刺激。 最后,诗歌讲述了战争带来的恐惧和悲伤。夜静天萧条,鬼哭夹道傍,地上多髑髅皆是古战场等描写,让人们感到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在此背景下,置酒高馆夕、军中宰肥牛、红泪金烛盘等图景更显珍贵和滑稽。最后,望君仰青冥、苍然西郊道、握手何慨慷等,展现出作者对友谊和远方的思考和感慨。折叠 -
岑参
岑参(715-770),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长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有《岑嘉州诗集》。…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原文,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翻译,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赏析,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阅读答案,出自岑参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395969.html
诗词类别
岑参的诗词
- 《崔仓曹席上送殷寅充石相判官赴淮南》
- 《裴将军宅芦管歌》
- 《送张升卿宰新滏》
-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 《陪群公龙冈寺泛舟(得盘字)》
- 《送人归江宁》
- 《使院中新栽柏树子呈李十五栖筠》
- 《送崔主簿赴夏阳》
- 《咏郡斋壁画片云(得归字)》
- 《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