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刘郎浦(浦在石首县,昭烈纳吴女处)
- 挂帆早发刘郎浦,疾风飒飒昏亭午。
舟中无日不沙尘,岸上空村尽豺虎。
十日北风风未回,客行岁晚晚相催。
白头厌伴渔人宿,黄帽青鞋归去来。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描述了一位旅人在船上渡过黄河时所见所闻,以及他离开家乡去远方旅行的心情。 首句“挂帆早发刘郎浦,疾风飒飒昏亭午。”表明旅人在清晨就离开了刘郎浦,当时已是大风天气。接下来的两句“舟中无日不沙尘,岸上空村尽豺虎。”则描绘了旅途中的艰辛和危险,船中充满沙尘,而岸上只有几个空村废墟,到处都是豺狼虎豹。 接着,“十日北风风未回,客行岁晚晚相催。”说明了旅程漫长,已经过去了十天,而且北风一直在吹,使得旅人急于赶路。最后两句“白头厌伴渔人宿,黄帽青鞋归去来。”则表达了旅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疲惫,他已经到了暮年,不再愿意和当地渔民为伴,即将穿上黄色的帽子和青色的鞋子回到家乡。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旅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和离别之情,以及旅途中的辛苦和困难。
- 背诵
-
发刘郎浦(浦在石首县,昭烈纳吴女处)注释
【归去来】篇名。晋陶潜所作。《晋书·隐逸传·陶潜》:“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后用以归隐之典。宋梅尧臣《田家语》诗:“却咏《归去来》,刈薪向深谷。”2.回去。唐杜甫《发刘郎浦》诗:“白头厌伴渔人宿,黄帽青鞋归去来。”唐颜真卿《赠裴将军》诗:“一射百马倒,再射万夫开。匈奴不敢敌,相呼归去来。”3.词牌名。双调,四十九字、五十二字二体,仄韵。清王奕清《词谱》卷七:“《归去来》调见《乐章集》词二首,因词有‘歌筵舞,且归去,休惆悵,好归去’句,取以为名。”…展开【归去来】篇名。晋陶潜所作。《晋书·隐逸传·陶潜》:“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后用以归隐之典。宋梅尧臣《田家语》诗:“却咏《归去来》,刈薪向深谷。”2.回去。唐杜甫《发刘郎浦》诗:“白头厌伴渔人宿,黄帽青鞋归去来。”唐颜真卿《赠裴将军》诗:“一射百马倒,再射万夫开。匈奴不敢敌,相呼归去来。”3.词牌名。双调,四十九字、五十二字二体,仄韵。清王奕清《词谱》卷七:“《归去来》调见《乐章集》词二首,因词有‘歌筵舞,且归去,休惆悵,好归去’句,取以为名。”折叠发刘郎浦(浦在石首县,昭烈纳吴女处)诗意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描述了一位旅人在船上渡过黄河时所见所闻,以及他离开家乡去远方旅行的心情。…展开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描述了一位旅人在船上渡过黄河时所见所闻,以及他离开家乡去远方旅行的心情。 首句“挂帆早发刘郎浦,疾风飒飒昏亭午。”表明旅人在清晨就离开了刘郎浦,当时已是大风天气。接下来的两句“舟中无日不沙尘,岸上空村尽豺虎。”则描绘了旅途中的艰辛和危险,船中充满沙尘,而岸上只有几个空村废墟,到处都是豺狼虎豹。 接着,“十日北风风未回,客行岁晚晚相催。”说明了旅程漫长,已经过去了十天,而且北风一直在吹,使得旅人急于赶路。最后两句“白头厌伴渔人宿,黄帽青鞋归去来。”则表达了旅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疲惫,他已经到了暮年,不再愿意和当地渔民为伴,即将穿上黄色的帽子和青色的鞋子回到家乡。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旅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和离别之情,以及旅途中的辛苦和困难。折叠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发刘郎浦(浦在石首县,昭烈纳吴女处)原文,发刘郎浦(浦在石首县,昭烈纳吴女处)翻译,发刘郎浦(浦在石首县,昭烈纳吴女处)赏析,发刘郎浦(浦在石首县,昭烈纳吴女处)阅读答案,出自杜甫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397100.html
诗词类别
杜甫的诗词
- 《梅雨》
- 《过客相寻》
- 《君不见,简苏徯》
- 《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
- 《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郭英乂)》
- 《羌村》
- 《发阆中》
- 《题忠州龙兴寺所居院壁》
- 《寒硖》
- 《严公厅宴,同咏蜀道画图(得空字)》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