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木兰庙

作者:杜牧      朝代:唐朝
题木兰庙原文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题木兰庙拼音解读
wān gōng zhēng zhàn zuò nán ér
mèng céng jīng huà méi
guī hái jiǔ
yún duī shàng zhù míng fēi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题木兰庙赏析

杜牧诗歌鉴赏,唐诗鉴赏,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这首咏史诗,是杜牧会昌年间任黄州刺史时,为木兰庙而题。庙在湖北黄冈西一百五十里处的木兰山。  木兰是一个民间传说人物,据说是北魏时期的谯郡人(有的说是黄州或宋州人)。黄州人为木兰立庙,是认木兰为同乡的。  诗人一开头就用一个“作”字把北朝民歌《木兰诗》的诗意高度概括出来。这个“作”字很传神,它既突出地显示了木兰的特殊身份,又生动地描写了这位女英雄女扮男装“弯弓征战”的非凡本领。要不,“同行十二年”,伙伴们怎么竟“不知木兰是女郎”呢?  接着诗人又借取《木兰诗》“当窗理云鬓”的意境。把“理云鬓”换成“画眉”,把木兰终究是女子的本色完整地表现了出来:“梦里曾经与画眉”,“与”相当于“和”。它启迪人们去想象木兰“梦里”的情思。她只是在梦乡里,才会和女伴们一起对镜梳妆;只是为了“从此替爷征”才竭力抑制着自己,并非不爱“画眉”。诗人运用一真一梦、一主一辅的衬托手法,借助梦境,让木兰脱下战袍,换上红妆,运笔尤为巧妙。这固然有“古辞”作依据,却也表现出诗人的想象。第三句诗人进而发挥想象,精心刻画了木兰矛盾的内心世界:木兰在战斗中固然极有英雄气概,但在日常生活中却不免“几度思归还把酒”,“几度”  二字,恰如其分地表现出这种内心矛盾的深刻性。作为一个少女,木兰有这样一些感情,一点也不奇怪。  难得的倒是诗人善于揭示其心灵深处的思归之情,更增强了真实感。  最后问题落在“还把酒”上。是对景解愁?还是对月把酒?都不是,而是到“拂云堆”上“把酒祝明妃”。拂云堆,在今内蒙古自治区的乌喇特西北。堆上有神祠。明妃,即自请和番的王昭君。木兰和昭君都是女性。她们来到塞上,一个从军,一个“和戎”,处境和动机固然不同,但同样都是为了献身国家。而这等大事却竟然由女儿家来承担,自不能不令人感慨之。“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这是唐代诗人戎昱《咏史》中的名句,和杜牧这首诗是比较合拍的。  王昭君和亲,死留青冢,博得后世的同情和怀念。木兰为了安靖边烽,万里从戎,一直受到人们赞美。诗人通过“把酒”“祝明妃”,把木兰对明妃的敬慕之情暗暗地透露出来,把木兰内心的矛盾统一起来,运用烘托手法,使木兰和昭君灵犀一点,神交千载,倍觉委婉动人。…展开
杜牧诗歌鉴赏,唐诗鉴赏,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这首咏史诗,是杜牧会昌年间任黄州刺史时,为木兰庙而题。庙在湖北黄冈西一百五十里处的木兰山。  木兰是一个民间传说人物,据说是北魏时期的谯郡人(有的说是黄州或宋州人)。黄州人为木兰立庙,是认木兰为同乡的。  诗人一开头就用一个“作”字把北朝民歌《木兰诗》的诗意高度概括出来。这个“作”字很传神,它既突出地显示了木兰的特殊身份,又生动地描写了这位女英雄女扮男装“弯弓征战”的非凡本领。要不,“同行十二年”,伙伴们怎么竟“不知木兰是女郎”呢?  接着诗人又借取《木兰诗》“当窗理云鬓”的意境。把“理云鬓”换成“画眉”,把木兰终究是女子的本色完整地表现了出来:“梦里曾经与画眉”,“与”相当于“和”。它启迪人们去想象木兰“梦里”的情思。她只是在梦乡里,才会和女伴们一起对镜梳妆;只是为了“从此替爷征”才竭力抑制着自己,并非不爱“画眉”。诗人运用一真一梦、一主一辅的衬托手法,借助梦境,让木兰脱下战袍,换上红妆,运笔尤为巧妙。这固然有“古辞”作依据,却也表现出诗人的想象。第三句诗人进而发挥想象,精心刻画了木兰矛盾的内心世界:木兰在战斗中固然极有英雄气概,但在日常生活中却不免“几度思归还把酒”,“几度”  二字,恰如其分地表现出这种内心矛盾的深刻性。作为一个少女,木兰有这样一些感情,一点也不奇怪。  难得的倒是诗人善于揭示其心灵深处的思归之情,更增强了真实感。  最后问题落在“还把酒”上。是对景解愁?还是对月把酒?都不是,而是到“拂云堆”上“把酒祝明妃”。拂云堆,在今内蒙古自治区的乌喇特西北。堆上有神祠。明妃,即自请和番的王昭君。木兰和昭君都是女性。她们来到塞上,一个从军,一个“和戎”,处境和动机固然不同,但同样都是为了献身国家。而这等大事却竟然由女儿家来承担,自不能不令人感慨之。“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这是唐代诗人戎昱《咏史》中的名句,和杜牧这首诗是比较合拍的。  王昭君和亲,死留青冢,博得后世的同情和怀念。木兰为了安靖边烽,万里从戎,一直受到人们赞美。诗人通过“把酒”“祝明妃”,把木兰对明妃的敬慕之情暗暗地透露出来,把木兰内心的矛盾统一起来,运用烘托手法,使木兰和昭君灵犀一点,神交千载,倍觉委婉动人。折叠

题木兰庙注释

【拂云堆】名。在今内蒙古包头西北。唐时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堆神祠,突厥如用兵,必先往祠祭酹求福。张仁愿既定漠北,于河北筑中、东、西三受降城以固守。中受降城即在拂云堆,故拂云堆又为中受降城的别称。唐李益《拂云堆》诗:“汉将新从虏地来,旌旗半上拂云堆。”金元好问《醉中送陈季渊》诗:“陇头地寒无草芽,拂云堆边春更晚。”清纳兰性德《沁园春》词:“碎叶城荒,拂云堆远,雕外寒烟惨不开。”参阅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陕西十一·榆林镇》。典…展开
【拂云堆】名。在今内蒙古包头西北。唐时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堆神祠,突厥如用兵,必先往祠祭酹求福。张仁愿既定漠北,于河北筑中、东、西三受降城以固守。中受降城即在拂云堆,故拂云堆又为中受降城的别称。唐李益《拂云堆》诗:“汉将新从虏地来,旌旗半上拂云堆。”金元好问《醉中送陈季渊》诗:“陇头地寒无草芽,拂云堆边春更晚。”清纳兰性德《沁园春》词:“碎叶城荒,拂云堆远,雕外寒烟惨不开。”参阅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陕西十一·榆林镇》。典折叠

作者介绍

杜牧 杜牧 杜牧(803-853)晚唐杰出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公元828年(大和二年)进士及第,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诗以七言绝句著称,晚唐诸家让渠独步。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详情

题木兰庙原文,题木兰庙翻译,题木兰庙赏析,题木兰庙阅读答案,出自杜牧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428393.html

诗词类别

杜牧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