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长安君锺山望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朝
同长安君锺山望原文
解装相值得留连,一望江南万里天。
残雪离披山韫玉,新阳杳霭草含烟。
余生不足偿多病,乐事应须委少年。
惟有爱诗心未已,东归与续棣华篇。
同长安君锺山望拼音解读
jiě zhuāng xiàng zhí liú lián
wàng jiāng nán wàn tiān
cán xuě shān yùn
xīn yáng yǎo ǎi cǎo hán yān
shēng cháng duō bìng
shì yīng wěi shǎo nián
wéi yǒu ài shī xīn wèi
dōng guī huá piā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赏景之余思考自己人生的不同阶段和心境。第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美景的赞叹,愿意停留欣赏。第二句则运用比喻,通过形容山上雪与草地雾气,暗示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更替。第三句提到自己身体多病,但在年轻时享乐,暗示了自己已经老去并开始反思过去的生活方式。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写作的热爱,决定回归故土并继续创作。整首诗既有景物描写又有自我反思,表现了作者对于生命和艺术的探索。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同长安君锺山望注释

【望江南】名。原为隋乐曲名。隋炀帝曾制《望江南》八阕。唐用为词调名。初仅单调,宋时增双调。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双调加倍。分前后段。另一变体,前后段各五句二仄韵二平韵,共五十九字。此调异名甚多,初名《谢秋娘》,传为李德裕悼念亡妓谢秋娘所作。后因白居易有“江南好”及“能不忆江南”句,遂名《江南好》或《忆江南》。刘禹锡词有“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句,因又名《春去也》。温庭筠词有“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句,遂又名《望江楼》。皇甫松词有“閒梦江南梅熟日”,又名《梦江南》、《梦江口》。李煜词作《望江梅》,丘长春词作《望蓬莱》。此外,其它还有《安阳好》、《梦仙游》、《步虚声》、《壶山好》、《归寨北》等异称。参阅唐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宋王灼《碧鸡漫志·词谱》。典…展开
【望江南】名。原为隋乐曲名。隋炀帝曾制《望江南》八阕。唐用为词调名。初仅单调,宋时增双调。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双调加倍。分前后段。另一变体,前后段各五句二仄韵二平韵,共五十九字。此调异名甚多,初名《谢秋娘》,传为李德裕悼念亡妓谢秋娘所作。后因白居易有“江南好”及“能不忆江南”句,遂名《江南好》或《忆江南》。刘禹锡词有“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句,因又名《春去也》。温庭筠词有“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句,遂又名《望江楼》。皇甫松词有“閒梦江南梅熟日”,又名《梦江南》、《梦江口》。李煜词作《望江梅》,丘长春词作《望蓬莱》。此外,其它还有《安阳好》、《梦仙游》、《步虚声》、《壶山好》、《归寨北》等异称。参阅唐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宋王灼《碧鸡漫志·词谱》。典折叠

同长安君锺山望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赏景之余思考自己人生的不同阶段和心境。第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美景的赞叹,愿意停留欣赏。第二句则运用比喻…展开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赏景之余思考自己人生的不同阶段和心境。第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美景的赞叹,愿意停留欣赏。第二句则运用比喻,通过形容山上雪与草地雾气,暗示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更替。第三句提到自己身体多病,但在年轻时享乐,暗示了自己已经老去并开始反思过去的生活方式。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写作的热爱,决定回归故土并继续创作。整首诗既有景物描写又有自我反思,表现了作者对于生命和艺术的探索。折叠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西)人。庆历二年(1042)进士,授签书淮南判官。仁宗嘉祐三年(1058),入为三司度支判官,上书仁宗,提倡变法。神宗即位,任翰林学士兼侍讲,再次上书,力主革新。熙宁二年(1069),拜参知政事,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主持变法,积极推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详情

同长安君锺山望原文,同长安君锺山望翻译,同长安君锺山望赏析,同长安君锺山望阅读答案,出自王安石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486999.html

诗词类别

王安石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