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秦太虚梅花
- 西湖处士骨应槁,只有此诗君压倒。
东坡先生心已灰,为爱君诗被花恼。
多情立马待黄昏,残雪消迟月出早。
江头千树春欲闇,竹外一枝斜更好。
孤山山下醉眠处,点缀裙腰纷不扫。
万里春随逐客来,十年花送佳人老。
去年花开我已病,今年对花还草草。
不知风雨卷春归,收拾余香还畀昊。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士人赏花、思念爱人的情景。第一句说到西湖处士的骨头应该已经干枯,只有自己写的这首诗比得上他;第二句说到苏东坡先生的心情已经沉郁,而作者因为爱人而写下的诗却被花儿所烦扰;第三句描绘了作者在残雪中立马等待黄昏,月亮升起的时间很早。第四句写到江边的树木已经几乎看不清,唯有一枝斜着生长更加美丽;第五句描述了一个山下的孤山,作者在那里喝醉了酒并睡了一个觉,所留下的裙腰香味依然飘散。第六句说到春天随着旅客的到来,花儿也开满了万里路程;第七和第八句讲述了作者去年患病,今年匆匆地对花草了一遍,但不知道风雨是否会毁掉它们,希望余香能留给天空。整首诗情感深刻,表达出了作者对爱情的思念和对自然的热爱。
- 背诵
-
和秦太虚梅花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士人赏花、思念爱人的情景。第一句说到西湖处士的骨头应该已经干枯,只有自己写的这首诗比得上他;第二句说到苏…展开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士人赏花、思念爱人的情景。第一句说到西湖处士的骨头应该已经干枯,只有自己写的这首诗比得上他;第二句说到苏东坡先生的心情已经沉郁,而作者因为爱人而写下的诗却被花儿所烦扰;第三句描绘了作者在残雪中立马等待黄昏,月亮升起的时间很早。第四句写到江边的树木已经几乎看不清,唯有一枝斜着生长更加美丽;第五句描述了一个山下的孤山,作者在那里喝醉了酒并睡了一个觉,所留下的裙腰香味依然飘散。第六句说到春天随着旅客的到来,花儿也开满了万里路程;第七和第八句讲述了作者去年患病,今年匆匆地对花草了一遍,但不知道风雨是否会毁掉它们,希望余香能留给天空。整首诗情感深刻,表达出了作者对爱情的思念和对自然的热爱。折叠 -
苏轼
苏轼(1037─1101)宋朝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061)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和秦太虚梅花原文,和秦太虚梅花翻译,和秦太虚梅花赏析,和秦太虚梅花阅读答案,出自苏轼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495379.html
诗词类别
苏轼的诗词
- 《书堂屿》
- 《和何长官六言次韵五首》
- 《自题金山画像》
-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
- 《孔长源挽词二首》
- 《吉祥寺花将落而述古不至》
- 《送蔡冠卿知饶州》
-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
- 《竹枝歌》
- 《云师无著自金陵来,见余广陵,且遗余《友遁鹰马图》。将归,以诗送之,且还其画》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