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溪之南竹林中,新构一茅堂,予以其所处最为深邃,故名之曰避世堂

作者:苏轼      朝代:宋朝
南溪之南竹林中,新构一茅堂,予以其所处最为深邃,故名之曰避世堂原文
犹恨溪堂浅,更穿修竹林。
高人不畏虎,避世已无尽。
隐几颓如病,忘言兀似瘖。
茅茨追上古,冠盖谢当今。
晓梦猿呼觉,秋怀鸟伴吟。
暂来聊解带,屡去欲携衾。
湖上行人绝,阶前暮霭深。
应逢绿毛叟,扣户夜抽簪。
南溪之南竹林中,新构一茅堂,予以其所处最为深邃,故名之曰避世堂拼音解读
yóu hèn táng qiǎn
gèng chuān 穿 xiū zhú lín
gāo rén wèi
shì jìn
yǐn tuí bìng
wàng yán yīn
máo zhuī shàng
guàn gài xiè dāng jīn
xiǎo mèng yuán jiào
qiū huái 怀 niǎo bàn yín
zàn lái liáo jiě dài
xié qīn
shàng háng rén jué
jiē qián ǎi shēn
yīng féng 绿 máo sǒu
kòu chōu zā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者的生活,他住在深山之中的一间房子里,怀着对现世的厌倦和追求更高境界的愿望。他喜欢沉浸在修竹林、茅屋和古代文化中,完全忘却了言语和人事的纷扰。他既自得其乐,又有些孤独寂寞。这首诗表达了隐居者对自然、历史和内心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传递出对人世间的疏离和对得到真正的自由的彻底拒绝。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南溪之南竹林中,新构一茅堂,予以其所处最为深邃,故名之曰避世堂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者的生活,他住在深山之中的一间房子里,怀着对现世的厌倦和追求更高境界的愿望。他喜欢沉浸在修竹林、茅屋…展开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者的生活,他住在深山之中的一间房子里,怀着对现世的厌倦和追求更高境界的愿望。他喜欢沉浸在修竹林、茅屋和古代文化中,完全忘却了言语和人事的纷扰。他既自得其乐,又有些孤独寂寞。这首诗表达了隐居者对自然、历史和内心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传递出对人世间的疏离和对得到真正的自由的彻底拒绝。折叠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宋朝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061)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详情

南溪之南竹林中,新构一茅堂,予以其所处最为深邃,故名之曰避世堂原文,南溪之南竹林中,新构一茅堂,予以其所处最为深邃,故名之曰避世堂翻译,南溪之南竹林中,新构一茅堂,予以其所处最为深邃,故名之曰避世堂赏析,南溪之南竹林中,新构一茅堂,予以其所处最为深邃,故名之曰避世堂阅读答案,出自苏轼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495944.html

诗词类别

苏轼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