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像,唐杨惠之塑,在天柱寺

作者:苏轼      朝代:宋朝
维摩像,唐杨惠之塑,在天柱寺原文
昔者子舆病且死,其友子祀往问之。
跰{左足右鲜}鉴井自叹息,造物将安以我为。
今观古塑维摩像,病骨磊嵬如枯龟。
乃知至人外生死,此身变化浮云随。
世人岂不硕且好,身虽未病心已疲。
此叟神完中有恃,谈笑可却千熊罴。
当其在时或问法,俯首无言心自知。
至今遗像兀不语,与昔未死无增亏。
田翁里妇那肯顾,时有野鼠衔其髭。
见之使人每自失,谁能与诘无言师。
维摩像,唐杨惠之塑,在天柱寺拼音解读
zhě bìng qiě
yǒu wǎng wèn zhī
bèng { { zuǒ yòu xiān } } jiàn jǐng tàn
zào jiāng ān wéi
jīn guān wéi xiàng
bìng lěi wéi guī
nǎi zhī zhì rén wài shēng
shēn biàn huà yún suí
shì rén shuò qiě hǎo
shēn suī wèi bìng xīn
sǒu shén wán zhōng yǒu shì
tán xiào què qiān xióng
dāng zài shí huò wèn
shǒu yán xīn zhī
zhì jīn xiàng
wèi zēng kuī
tián wēng kěn
shí yǒu shǔ xián
jiàn zhī shǐ 使 rén měi shī
shuí néng jié yán shī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人物的经历和对生死的思考。诗中提到的“子舆”生病濒死,他的朋友“子祀”前来探望他。在此期间,子舆站在井边自省,并感慨人生无常,造物主会如何安排他的命运。后来,他看到了古代维摩菩萨的雕像,发现即使是最伟大的人也不可避免地会老去、生病和死亡。最后,诗人田文里妇讲述了一个故事,说明即使是一个富有智慧和经验的人也有可能面对某些问题无话可说,需要引导和帮助。 整首诗表达了人们对于生死和变幻无常的思考,同时也强调了学习和宽容的重要性。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维摩像,唐杨惠之塑,在天柱寺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人物的经历和对生死的思考。诗中提到的“子舆”生病濒死,他的朋友“子祀”前来探望他。在此期间,子舆站在井边…展开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人物的经历和对生死的思考。诗中提到的“子舆”生病濒死,他的朋友“子祀”前来探望他。在此期间,子舆站在井边自省,并感慨人生无常,造物主会如何安排他的命运。后来,他看到了古代维摩菩萨的雕像,发现即使是最伟大的人也不可避免地会老去、生病和死亡。最后,诗人田文里妇讲述了一个故事,说明即使是一个富有智慧和经验的人也有可能面对某些问题无话可说,需要引导和帮助。 整首诗表达了人们对于生死和变幻无常的思考,同时也强调了学习和宽容的重要性。折叠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宋朝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061)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详情

维摩像,唐杨惠之塑,在天柱寺原文,维摩像,唐杨惠之塑,在天柱寺翻译,维摩像,唐杨惠之塑,在天柱寺赏析,维摩像,唐杨惠之塑,在天柱寺阅读答案,出自苏轼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496525.html

诗词类别

苏轼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