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放言,步沧玉席上见赠韵
- 朝菌无晦朔,蟪蛄无春秋。人生居短景,百年忽我遒。
佯狂衰凤歌,接舆真吾俦。下士大笑之,乃呼为马牛。
咄咄釜中鱼,焉知水上鸥。仁义一蘧庐,久处将何求?
不如纵远柁,乘老无倪舟。停棹瑶池间,婆娑王母楼。
玉盘红仙桃,一食消牢愁。双成吹云和,劝我竟日留。
俯视蚁垤小,稗海环九州。哀哉涿鹿战,蚩尤碎铜头。
积骸如邱山,血作江河流。黔首为牺牲,功名归彻侯。
我欲和触蛮,独唱莫余酬。饮酒入玉壶,聊与达者侔。
何用学鲁儒,矩步誇纯修。游心无怀天,安识是与不。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意味深长,写出了人生短暂的无常和命运的无常。作者在描述一些不同的场景和情境,通过这些图像和象征意义,来表达他对世界和人生的思考和感受。 第一节中,朝菌和蟪蛄代表着春夏秋冬四季不断更迭的规律,但人的寿命有限,百年转瞬即逝,与自然相比微不足道。作者用“马牛”称呼自己,是在卖弄自己的谦虚。 第二节中,佯狂衰凤歌指的是在宴会上扮演疯狂的凤凰角色,并唱出怪异的歌曲。作者接舆真吾俦,则指的是找到志同道合的同伴。下士嘲笑作者不过是个疯子,而作者则不以为意。 第三节中,仁义一蘧庐,久处将何求?此处仁义的含义是指品德高尚,真正的快乐和平静存在于这种品质内。而不如纵远柁,乘老无倪舟,则是要放下名利、地位和欲望,安心地生活。 第四节中,玉盘红仙桃代表的是不现实的愿望和幻想。这里的吹云和是指音乐和艺术能够带来的幸福感和享受。 第五节中,涿鹿战和蚩尤碎铜头暗示了历史上的血腥战争和暴力行为,而积骸如邱山则是说血与死亡的遗骸堆积成了小山。黔首为牺牲、功名归彻侯,则提醒人们认真思考自己的生命意义和价值。 最后一段中,作者表达了对自由和独立的渴望,以及不受束缚的人生态度,同时也表明自己并不追求传统的学问和道德标准,而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追求和自由生活。
- 背诵
-
饮酒放言,步沧玉席上见赠韵诗意赏析
这首诗意味深长,写出了人生短暂的无常和命运的无常。作者在描述一些不同的场景和情境,通过这些图像和象征意义,来表达他对世界…展开这首诗意味深长,写出了人生短暂的无常和命运的无常。作者在描述一些不同的场景和情境,通过这些图像和象征意义,来表达他对世界和人生的思考和感受。 第一节中,朝菌和蟪蛄代表着春夏秋冬四季不断更迭的规律,但人的寿命有限,百年转瞬即逝,与自然相比微不足道。作者用“马牛”称呼自己,是在卖弄自己的谦虚。 第二节中,佯狂衰凤歌指的是在宴会上扮演疯狂的凤凰角色,并唱出怪异的歌曲。作者接舆真吾俦,则指的是找到志同道合的同伴。下士嘲笑作者不过是个疯子,而作者则不以为意。 第三节中,仁义一蘧庐,久处将何求?此处仁义的含义是指品德高尚,真正的快乐和平静存在于这种品质内。而不如纵远柁,乘老无倪舟,则是要放下名利、地位和欲望,安心地生活。 第四节中,玉盘红仙桃代表的是不现实的愿望和幻想。这里的吹云和是指音乐和艺术能够带来的幸福感和享受。 第五节中,涿鹿战和蚩尤碎铜头暗示了历史上的血腥战争和暴力行为,而积骸如邱山则是说血与死亡的遗骸堆积成了小山。黔首为牺牲、功名归彻侯,则提醒人们认真思考自己的生命意义和价值。 最后一段中,作者表达了对自由和独立的渴望,以及不受束缚的人生态度,同时也表明自己并不追求传统的学问和道德标准,而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追求和自由生活。折叠 -
林朝崧
林朝崧(1875-1915),字俊堂,号痴仙,台湾彰化县雾峰乡人。林朝崧出身于武功之家,其父亲林利卿、族伯林文察、族兄林朝栋均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颇有战功的将领。林朝崧作为栎社的发起人和首任理事,在台湾地方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全台诗界泰斗”。…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饮酒放言,步沧玉席上见赠韵原文,饮酒放言,步沧玉席上见赠韵翻译,饮酒放言,步沧玉席上见赠韵赏析,饮酒放言,步沧玉席上见赠韵阅读答案,出自林朝崧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543147.html
诗词类别
林朝崧的诗词
- 《哭三兄》
- 《偶从报上见云从寄赠诗,次韵答之》
- 《学书 其四》
- 《聚星楼观海 其二》
- 《诸公赐和秋夜旅怀之作,叠韵奉酬》
- 《哭四兄熙堂 其一》
- 《戊申正月携妓访槐庭,慰其丧妾 其三》
- 《金缕曲 次和豁轩》
- 《甲辰除夕杂咏七首 其七》
- 《春日杂感,次粤台秋唱韵八首 其二》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