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杖歌送明
- 上人远自西天竺,头陁行遍国朝寺。
口翻贝叶古字经,手持金策声泠泠。护法护身唯振锡,石濑云溪深寂寂。
乍来松径风更寒,遥映霜天月成魄。后夜空山禅诵时,寥寥挂在枯树枝。
真法常传心不住,东西南北随缘路。佛川此去何时回,应真莫便游天台。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上人(指出家修行的佛教徒),他离开了西天竺,行遍了国内各地的寺庙,口中念着古老的经文,手持金色的策杖,不断巡游。他只抱着一件事情,就是要护法护身,并通过振动锡杖来表达他的存在和存在感。他前往深山幽谷,迎接寂静与孤独,也拥抱风雪霜月的洗礼。在空山夜晚的禅堂中,他继续默默颂经,苦练内心并且顺应自然的变化。最后,这个上人告别了佛川,随着缘分的安排走向未来,渴望将真正的佛法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并且认为游历天台可能是一个好的选择。诗意深邃,道出了佛教思想中的“随缘而行、心无挂碍”的信仰。
- 背诵
-
锡杖歌送明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上人(指出家修行的佛教徒),他离开了西天竺,行遍了国内各地的寺庙,口中念着古老的经文,手持金色的策杖,不…展开这首诗描写了一位上人(指出家修行的佛教徒),他离开了西天竺,行遍了国内各地的寺庙,口中念着古老的经文,手持金色的策杖,不断巡游。他只抱着一件事情,就是要护法护身,并通过振动锡杖来表达他的存在和存在感。他前往深山幽谷,迎接寂静与孤独,也拥抱风雪霜月的洗礼。在空山夜晚的禅堂中,他继续默默颂经,苦练内心并且顺应自然的变化。最后,这个上人告别了佛川,随着缘分的安排走向未来,渴望将真正的佛法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并且认为游历天台可能是一个好的选择。诗意深邃,道出了佛教思想中的“随缘而行、心无挂碍”的信仰。折叠 -
权德舆
权德舆,唐朝文学家。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后徙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德宗时,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迁起居舍人、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宪宗时,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徙刑部尚书,复以检校吏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卒谥文,后人称为权文公。 …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锡杖歌送明原文,锡杖歌送明翻译,锡杖歌送明赏析,锡杖歌送明阅读答案,出自权德舆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782770.html
诗词类别
权德舆的诗词
- 《古意》
- 《送别沅》
- 《送崔谕德致政东归》
- 《卦名诗》
- 《朝回阅乐寄绝句》
- 《玉台体》
- 《酬张秘监阁老喜太常中书二阁老与德舆同日迁官…之作》
- 《初秋月夜中书宿直,因呈杨阁老》
- 《拜昭陵过咸阳墅》
- 《奉和李给事省中书情寄刘苗崔三曹长因呈许陈二阁老》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