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从绝顶望
出自清朝胡秉正的《咏贺兰山》- 西北天谁补?此山作柱擎。
蟠根横远塞,设险压长城。
俯瞰黄河小,高悬白雪清。
曾从绝顶望,灏气接蓬瀛。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西北天谁补?此山作柱擎。
蟠根横远塞,设险压长城。
俯瞰黄河小,高悬白雪清。
曾从绝顶望,灏气接蓬瀛。
-
西北天谁补?此山作柱擎(qíng)。
“西北”两句:这两句暗用女娲“炼石补天”的古代传说。蟠(pán)根横远塞,设险压长城。
蟠根:形容贺兰山的纵横起伏。俯瞰(kàn)黄河小,高悬白雪清。
灏气:大自然之气。蓬瀛:即蓬莱、瀛洲,古代传说中东海的两座神山。曾从绝顶望,灏气接蓬瀛。
-
这首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登凤凰台》。它描绘了作者攀登凤凰台,饱览西北壮丽景色的情景。 第一句“西北天谁补?此山作柱擎。”,表达了作者对于天地间巨大空旷的惊叹,感叹这座高山如同承担起撑起西北天空的柱子般伟大。 第二句“蟠根横远塞,设险压长城。”描绘了这座高山有着扎根在千里戈壁荒漠之中、傲然屹立的气势,仿佛是为了保护长城而设下的险阻。 第三句“俯瞰黄河小,高悬白雪清。”描述了从山顶俯瞰黄河,黄河在这座山下显得微不足道,而白雪高悬山巅,皎洁清新。 最后一句“曾从绝顶望,灏气接蓬瀛。”则是表达了作者曾经登上过这座山顶,体验到了灵气汇聚的感觉,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壮丽。
- 背诵
-
咏贺兰山注释
-
咏贺兰山诗意赏析
这首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登凤凰台》。它描绘了作者攀登凤凰台,饱览西北壮丽景色的情景。 第一句“西北天谁补?此山作柱…展开这首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登凤凰台》。它描绘了作者攀登凤凰台,饱览西北壮丽景色的情景。 第一句“西北天谁补?此山作柱擎。”,表达了作者对于天地间巨大空旷的惊叹,感叹这座高山如同承担起撑起西北天空的柱子般伟大。 第二句“蟠根横远塞,设险压长城。”描绘了这座高山有着扎根在千里戈壁荒漠之中、傲然屹立的气势,仿佛是为了保护长城而设下的险阻。 第三句“俯瞰黄河小,高悬白雪清。”描述了从山顶俯瞰黄河,黄河在这座山下显得微不足道,而白雪高悬山巅,皎洁清新。 最后一句“曾从绝顶望,灏气接蓬瀛。”则是表达了作者曾经登上过这座山顶,体验到了灵气汇聚的感觉,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壮丽。折叠 -
…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57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