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无稽是此时
出自清朝屈大均的《过黄俞邰藏书楼作》- 我生南海愁偏僻,经史之外寡书册。扁舟遥至金陵城,欲向名家求载籍。
黄君父子世藏书,一室尝开万卷馀。欲使文章归性命,岂将词赋送君诸。
六经我道非糟粕,天地精神于此托。一画能令日月开,古圣神明必有作。
君家易疏几青箱,借我无嫌岁月长。卦外始能知太极,图中亦可得羲皇。
君今继述从何始,应徵未与先朝史。文献无稽是此时,春秋有志惟君子。
秦淮水长连青溪,三月河房柳向西。欲邀雪客同挥管,吾学诸编更整齐。
我且浓磨方氏墨,殷勤花下为君携。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是一位在南海生活的人,由于生活偏远,所以缺乏读书和学问。他乘坐小船来到金陵城,希望能够向有名的学者借阅一些书籍,以满足自己对知识的渴求。 他找到了黄君父子家,发现他们家里收藏了许多书籍。然而,他并不打算将自己所学写成文章或赋诗送给黄君。相反,他认为自己读过的书籍都是精华,因此想要把它们运用到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中去。 他相信六经对他的道路并不是无用的,天地精神就托付在那里。他相信自己可以像古代圣人一样有所作为。他请求黄君能够借给他一些书籍,这样他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教义。 他对黄君父子家的图书馆很感兴趣,因为这种氛围能够启迪他的智慧。他希望得到黄君父子的协助,使自己能够更深入地探索学问和历史,并且与那些有着同样志趣的人们交往。他表示,如果能够得到黄君的协助,他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太极”和“羲皇”的含义。 在这首诗的结尾,他提到了秦淮河流动着向西的柳树,在春天时,这种情景是非常美丽的。他想邀请一位来自北方的客人来享受这景色,并与他分享他们的音乐技艺。他自己则会专注于练习书法和使用墨水,以便将所学知识整理成更好的形式,为其他寻求知识的人提供帮助。同时,他也会在花草下等待黄君的回信,期望从他那里了解更多的学问。
- 背诵
-
过黄俞邰藏书楼作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一位在南海生活的人,由于生活偏远,所以缺乏读书和学问。他乘坐小船来到金陵城,希望能够向有名的学者借阅一些书籍,以…展开这首诗是一位在南海生活的人,由于生活偏远,所以缺乏读书和学问。他乘坐小船来到金陵城,希望能够向有名的学者借阅一些书籍,以满足自己对知识的渴求。 他找到了黄君父子家,发现他们家里收藏了许多书籍。然而,他并不打算将自己所学写成文章或赋诗送给黄君。相反,他认为自己读过的书籍都是精华,因此想要把它们运用到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中去。 他相信六经对他的道路并不是无用的,天地精神就托付在那里。他相信自己可以像古代圣人一样有所作为。他请求黄君能够借给他一些书籍,这样他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教义。 他对黄君父子家的图书馆很感兴趣,因为这种氛围能够启迪他的智慧。他希望得到黄君父子的协助,使自己能够更深入地探索学问和历史,并且与那些有着同样志趣的人们交往。他表示,如果能够得到黄君的协助,他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太极”和“羲皇”的含义。 在这首诗的结尾,他提到了秦淮河流动着向西的柳树,在春天时,这种情景是非常美丽的。他想邀请一位来自北方的客人来享受这景色,并与他分享他们的音乐技艺。他自己则会专注于练习书法和使用墨水,以便将所学知识整理成更好的形式,为其他寻求知识的人提供帮助。同时,他也会在花草下等待黄君的回信,期望从他那里了解更多的学问。折叠 -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诗人。初名绍隆,字翁山,又字介子。番禺(今属广东)人。顺治三年(1646)清军陷广州,次年,屈大均参加反清斗争,同年失败。顺治七年清兵再围广州,屈大均在番禺县雷峰海云寺削发为僧,名其所居为「死庵」,以示誓不为清廷所用之意。顺治十三年开始北游,志图恢复。康熙二十二年(1683),因郑成功的孙子克塽降清,屈大均大失所望,即由南京携家归番禺,终不复出…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796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