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轸无遗音
出自宋朝蔡襄的《瞻礼开师真像》- 轻澜还故浔,坠轸无遗音。
好在池边竹,犹存虚直心。
往复二十年,每见唯清吟。
觉性既自如,世味随浮沈。
琅琅白云姿,怅望空山岑。
岂不悟至理,悲来难可任。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岁月流转中对于人生的感悟和思考。诗中提到的故浔是指旧时池塘,轻澜坠轸则形容水波荡漾的声音。竹子代表着高洁、坚韧和清高的品质,而虚直心则是指没有私欲和杂念的纯净心灵。 通过时间的推移,作者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无常,但他依然保持着一颗清净的心,经常吟咏并思考人生之谜。他意识到自己已经领悟到了禅宗的道理,并不再被世俗的浮华所迷惑,但同时也因为这种境界带来的孤独和悲哀而感到难以承受。 最后两句话表达了作者的愤怒和失望,他觉得自己已经领悟了至理,却无法改变世俗的现实和人们的痴迷,这让他感到非常沉重和绝望。
- 背诵
-
瞻礼开师真像诗意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岁月流转中对于人生的感悟和思考。诗中提到的故浔是指旧时池塘,轻澜坠轸则形容水波荡漾的声音。竹子代表着高…展开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岁月流转中对于人生的感悟和思考。诗中提到的故浔是指旧时池塘,轻澜坠轸则形容水波荡漾的声音。竹子代表着高洁、坚韧和清高的品质,而虚直心则是指没有私欲和杂念的纯净心灵。 通过时间的推移,作者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无常,但他依然保持着一颗清净的心,经常吟咏并思考人生之谜。他意识到自己已经领悟到了禅宗的道理,并不再被世俗的浮华所迷惑,但同时也因为这种境界带来的孤独和悲哀而感到难以承受。 最后两句话表达了作者的愤怒和失望,他觉得自己已经领悟了至理,却无法改变世俗的现实和人们的痴迷,这让他感到非常沉重和绝望。折叠 -
蔡襄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汉族,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人。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蔡襄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任福建路转运使时,倡植福州至漳州700里驿道松;在建州时,主持制作武夷茶精品“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所著《荔枝谱》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083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