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欲遍九州

出自宋朝晁补之的《次韵孔著作常父馆中喜雪
冬旱及兹雪,都人销百忧。
墙根有宿草,余绿尚去秋。
新阳解薄冰,大润升介丘。
夜闻窗响纱,高云正绸缪。
明旦天津望,寒花翳川流。
宫中圣人喜,疠气一夕收。
史占上日祥,知欲遍九州
敢任肉食谋,官闲欣岁休。
虽无山阴船,穷巷窘若囚。
却幸葛翁来,汤饼有麦牟。
孔侯金闺彦,平昔慕追游。
延阁排霄起,登临忘我愁。
何当联辔镮,城苑佳气浮。
春郊日可望,桑野听行讴。
次韵孔著作常父馆中喜雪拼音解读
dōng hàn xuě
dōu rén xiāo bǎi yōu
qiáng gēn yǒu xiǔ 宿 cǎo
绿 shàng qiū
xīn yáng jiě báo bīng
rùn shēng jiè qiū
wén chuāng xiǎng shā
gāo yún zhèng chóu miù
míng dàn tiān jīn wàng
hán huā chuān liú
gōng zhōng shèng rén
shōu
shǐ zhàn shàng xiáng
zhī biàn jiǔ zhōu
gǎn rèn ròu shí móu
guān xián xīn suì xiū
suī shān yīn chuán
qióng xiàng jiǒng ruò qiú
què xìng wēng lái
tāng bǐng yǒu mài móu
kǒng hóu jīn guī yàn
píng zhuī yóu
yán pái xiāo
dēng lín wàng chóu
dāng lián pèi huán
chéng yuàn jiā
chūn jiāo wàng
sāng tīng háng ōu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歌描绘了一个寒冬中的景象,因为干旱而担忧的人们的忧虑都消失了,因为下雪解决了燃眉之急。墙根上的草虽然已经枯黄,但是它的一些部分还是绿色的,这显示出生命的顽强。当阳光升起来时,积压在介丘上的冰也开始融化,让大地变得湿润。夜晚听到窗帘发出响声,高处的云朵像缠绵的绸缪一样。第二天早晨,从津门望去,花儿已隐约可见,河流因积雪而显得阴暗。皇宫里的圣人对这个好消息很高兴,疫气也在那一夜之间被清除掉了。历史家看到这个吉祥的日子,想要将这个消息传遍整个九州。作者表示自己不愿意为了谋取一份肉食而忙碌,宁愿在官位空闲时享受岁月的安逸。即使没有豪华的住所和船只,他仍然感谢葛老带来的汤饼。诗人向孔子和他的门徒们致敬,希望能像他们一样游历四方。当登上延阁楼时,所有的忧愁都消失了,可以欣赏到城市和郊外的美景。春天的桑野里也有歌声,这是对未来美好的期望。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次韵孔著作常父馆中喜雪诗意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一个寒冬中的景象,因为干旱而担忧的人们的忧虑都消失了,因为下雪解决了燃眉之急。墙根上的草虽然已经枯黄,但是…展开
这首诗歌描绘了一个寒冬中的景象,因为干旱而担忧的人们的忧虑都消失了,因为下雪解决了燃眉之急。墙根上的草虽然已经枯黄,但是它的一些部分还是绿色的,这显示出生命的顽强。当阳光升起来时,积压在介丘上的冰也开始融化,让大地变得湿润。夜晚听到窗帘发出响声,高处的云朵像缠绵的绸缪一样。第二天早晨,从津门望去,花儿已隐约可见,河流因积雪而显得阴暗。皇宫里的圣人对这个好消息很高兴,疫气也在那一夜之间被清除掉了。历史家看到这个吉祥的日子,想要将这个消息传遍整个九州。作者表示自己不愿意为了谋取一份肉食而忙碌,宁愿在官位空闲时享受岁月的安逸。即使没有豪华的住所和船只,他仍然感谢葛老带来的汤饼。诗人向孔子和他的门徒们致敬,希望能像他们一样游历四方。当登上延阁楼时,所有的忧愁都消失了,可以欣赏到城市和郊外的美景。春天的桑野里也有歌声,这是对未来美好的期望。折叠

作者介绍

晁补之 晁补之 晁补之(1053-1110)北宋词人。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少即能文,为苏轼所赞赏。神宗元丰二年(1079)举进士,任澧州司户参军、北京国子监教授。哲宗元佑初,任太学正,后迁秘书省正字、校书郎。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召还为著作佐郎。绍圣间,被新党排挤出知齐州,因修《神宗实录》失实,贬毫州通判,又贬监处、信二州酒税。徽宗即位(1101),召回为吏部员外郎…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118045.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