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田尺宅安崑崙

出自宋朝白玉蟾的《赠方壶高士
蓬莱三山压弱水,鸟飞不尽五云起。
紫麟晓舞丹丘云,白鹿夜啮黄芽蘂。
浩浩神风碧无涯,长空粘水三千里。
中有一洞名方壶,玉颜仙翁不知几。
上帝赐以英琼瑶,缝芝缉槲佩兰芷。
戏吹云和下朱尘,还炼五云长不死。
丹砂益驻长虹容,玉石弗砺愈白齿。
醉飞罡步蹑星辰,时把葫芦梏鬼神。
早曾探出天地根,寸田尺宅安崑崙
安知我即刘晨孙,不复更觅桃花源。
或者即是刘戽身,岂复别寻会仙村。
一闭目顷游六合,坐里汗漫诣浑沦。
何必裹粮圆峤外,宁又远泛阆风津。
云屏烟障只笑傲,烟猿露鹤与相亲。
君不见刚风浩气截碧流,上严天关九屏恶,
俯视万方万聚落。丝长岁月能几时。
米大功名安用为。不将世界寄一粟,
便请芥子纳须弥。初从螺江问草屧,
已判此身轻似叶。及其流湘过衡岳,
一笑江山阔如楪。如今坐断烟霞窝,
已诵东皇太乙歌。不作竹宫桂馆梦,
奈此四海黄冠何。夜来坐我酌桂醁,
不敢起舞宝云曲。何年踏踏去方壶,
我欲骑风后相逐。
赠方壶高士拼音解读
péng lái sān shān ruò shuǐ
niǎo fēi jìn yún
lín xiǎo dān qiū yún
bái 鹿 niè huáng ruǐ
hào hào shén fēng
zhǎng kōng zhān shuǐ sān qiān
zhōng yǒu dòng míng fāng
yán xiān wēng zhī
shàng yīng qióng yáo
féng zhī pèi lán zhǐ
chuī yún xià zhū chén
hái liàn yún zhǎng
dān shā zhù zhǎng hóng róng
shí bái chǐ 齿
zuì fēi gāng niè xīng chén
shí guǐ shén
zǎo céng tàn chū tiān gēn
cùn tián chǐ zhái ān kūn lún
ān zhī liú chén sūn
gèng táo huā yuán
huò zhě shì liú shēn
bié xún huì xiān cūn
qǐng yóu liù
zuò hàn màn hún lún
guǒ liáng yuán qiáo wài
níng yòu yuǎn fàn láng fēng jīn
yún píng yān zhàng zhī xiào ào
yān yuán xiàng qīn
jūn jiàn gāng fēng hào jié liú
shàng yán tiān guān jiǔ píng è
shì wàn fāng wàn luò
zhǎng suì yuè néng shí
gōng míng ān yòng wéi
jiāng shì jiè
biàn 便 qǐng jiè
chū cóng luó jiāng wèn cǎo xiè
pàn shēn qīng
liú xiāng guò héng yuè
xiào jiāng shān kuò
jīn zuò duàn yān xiá
sòng dōng huáng tài
zuò zhú gōng guì guǎn mèng
nài hǎi huáng guàn
lái zuò zhuó guì
gǎn bǎo yún
nián fāng
fēng hòu xiàng zhú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神话中的地方——蓬莱山,山上有紫麟、白鹿等传说生物,五云迭起,神风骤起,长空粘水三千里,其中还有一个名为方壶的洞穴。诗人自称可能是刘晨孙或刘戽,曾经寻找桃花源和会仙村,探索天地根,但最终在蓬莱山安居乐业。他并不关心功名利禄,而是享受自然之美和神仙的陪伴。最后他向未来展望,希望可以骑着风去拜访方壶。整篇诗歌充满了神话色彩和想象力,表现出诗人追求自由自在、超脱尘俗的情感和意愿。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赠方壶高士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神话中的地方——蓬莱山,山上有紫麟、白鹿等传说生物,五云迭起,神风骤起,长空粘水三千里,其中还有一个名为…展开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神话中的地方——蓬莱山,山上有紫麟、白鹿等传说生物,五云迭起,神风骤起,长空粘水三千里,其中还有一个名为方壶的洞穴。诗人自称可能是刘晨孙或刘戽,曾经寻找桃花源和会仙村,探索天地根,但最终在蓬莱山安居乐业。他并不关心功名利禄,而是享受自然之美和神仙的陪伴。最后他向未来展望,希望可以骑着风去拜访方壶。整篇诗歌充满了神话色彩和想象力,表现出诗人追求自由自在、超脱尘俗的情感和意愿。折叠

作者介绍

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171042.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