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喜慎勿语
出自宋朝俞德邻的《题补蹠翁图》- 圣月无盈亏,劫烬有新故。嗟嗟补蹠翁,乃复不早悟。
为王虽云乐,万几实心蠹。世尊悯众生,引手弘六度。
以我智慧灯,照彼八正路。令于淤泥中,识此清净土。
我本有发僧,静参无二句。拊图对青山,了然见心素。
从兹谢笔墨,白云共朝暮。剥啄谁扣门,法喜慎勿语。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是一首佛教禅宗诗歌,表达了对生死轮回和追求解脱的思考和领悟。 第一句“圣月无盈亏,劫烬有新故”意味着时间的周而复始,轮回不断,人们不能逃离生老病死的命运。 第二句“嗟嗟补蹠翁,乃复不早悟”表现了作者在看到众生苦难时,感到自己曾经错过了修行的最佳时机,深感遗憾。 第三句“为王虽云乐,万几实心蠹”指出人们对于物质享受的执着会让内心被欲望所侵蚀,难以获得真正的快乐。 第四句“世尊悯众生,引手弘六度”描述佛陀慈悲救渡众生的形象。 第五句“以我智慧灯,照彼八正路”表示通过禅定和智慧的修持,可以照亮达到解脱的八正道。 第六句“令于淤泥中,识此清净土”提醒人们在世俗的淤泥中,应当追求离苦得乐的净土。 第七句“我本有发僧,静参无二句”表明作者正在修行禅定的道路上,心灵渐渐地得到了平静和启示。 第八句“拊图对青山,了然见心素”意味着通过禅修,作者能够洞悉事物的本质和真相。 最后两句“从兹谢笔墨,白云共朝暮。剥啄谁扣门,法喜慎勿语”表达了作者完成了这首诗歌之后,决定放下世俗的扰动,专注于修行,不轻易言说禅宗的奥义。
- 背诵
-
题补蹠翁图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佛教禅宗诗歌,表达了对生死轮回和追求解脱的思考和领悟。 第一句“圣月无盈亏,劫烬有新故”意味着时间的周而复…展开这首诗是一首佛教禅宗诗歌,表达了对生死轮回和追求解脱的思考和领悟。 第一句“圣月无盈亏,劫烬有新故”意味着时间的周而复始,轮回不断,人们不能逃离生老病死的命运。 第二句“嗟嗟补蹠翁,乃复不早悟”表现了作者在看到众生苦难时,感到自己曾经错过了修行的最佳时机,深感遗憾。 第三句“为王虽云乐,万几实心蠹”指出人们对于物质享受的执着会让内心被欲望所侵蚀,难以获得真正的快乐。 第四句“世尊悯众生,引手弘六度”描述佛陀慈悲救渡众生的形象。 第五句“以我智慧灯,照彼八正路”表示通过禅定和智慧的修持,可以照亮达到解脱的八正道。 第六句“令于淤泥中,识此清净土”提醒人们在世俗的淤泥中,应当追求离苦得乐的净土。 第七句“我本有发僧,静参无二句”表明作者正在修行禅定的道路上,心灵渐渐地得到了平静和启示。 第八句“拊图对青山,了然见心素”意味着通过禅修,作者能够洞悉事物的本质和真相。 最后两句“从兹谢笔墨,白云共朝暮。剥啄谁扣门,法喜慎勿语”表达了作者完成了这首诗歌之后,决定放下世俗的扰动,专注于修行,不轻易言说禅宗的奥义。折叠 -
俞德邻
俞德邻(1232~1293)字宗大,自号太玉山人,原籍永嘉平阳(今属浙江),父卓为庐江令,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度宗咸淳九年(1273)浙江转运司解试第一,未几宋亡。入元,累受辟荐,皆不应。因性刚狷,名其斋为佩韦(本集卷八《佩韦斋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卒,年六十二。遗著由其子庸辑为《佩韦斋文集》十六卷(其中诗七卷),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刊行,另有《佩韦斋辑闻》…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178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