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地著清适
出自宋朝韩淲的《天竺灵隐观鸿渐寺记白香山泉碑》- 灵隐天竺山,清流漱奇石。草木郁青葱,岩洞耀丹碧。
有时闲联骑,尽日为散策。萧条怀古心,髣髴问遗迹。
胜士多去来,流年几今昔。寺记喜逢陆,泉碑尚馀白。
因知幽绝处,得之乃无斁。所以千载后,山名转辉赫。
二子有逸韵,烟霞本其癖。想当落笔时,无地著清适。
嗟我复何人,长歌想英魄。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灵隐天竺山漫步、驰骋时的感受和体验。他欣赏山中清流、奇石、郁青葱的草木,以及闪耀着丹碧色彩的岩洞。虽然他有时是一人骑马游览,但是他总是沉浸在过去的历史与文化中,对古迹和历史充满好奇和敬畏之情。他认为胜利者常来,时间如流年般匆忙,但是喜欢了解历史的人们回到这里,并写下了寺记、泉碑等文字,使这里充满了历史的气息。 诗人也提到了灵隐天竺山的名声日益传扬,二子(指文学家苏轼和苏辙)的逸趣更是与山风相合,他想象着这些经典的描绘会在未来被更多的人所传颂。 最后,作者自怨自艾,他思索自己不及其他优秀的文人墨客那样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但他也同样敬佩那些有才华并且坚持自己价值观的英雄人物。
- 背诵
-
天竺灵隐观鸿渐寺记白香山泉碑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灵隐天竺山漫步、驰骋时的感受和体验。他欣赏山中清流、奇石、郁青葱的草木,以及闪耀着丹碧色彩的岩洞。虽然…展开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灵隐天竺山漫步、驰骋时的感受和体验。他欣赏山中清流、奇石、郁青葱的草木,以及闪耀着丹碧色彩的岩洞。虽然他有时是一人骑马游览,但是他总是沉浸在过去的历史与文化中,对古迹和历史充满好奇和敬畏之情。他认为胜利者常来,时间如流年般匆忙,但是喜欢了解历史的人们回到这里,并写下了寺记、泉碑等文字,使这里充满了历史的气息。 诗人也提到了灵隐天竺山的名声日益传扬,二子(指文学家苏轼和苏辙)的逸趣更是与山风相合,他想象着这些经典的描绘会在未来被更多的人所传颂。 最后,作者自怨自艾,他思索自己不及其他优秀的文人墨客那样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但他也同样敬佩那些有才华并且坚持自己价值观的英雄人物。折叠 -
韩淲
韩淲(1159─1224)字仲止,号涧泉,韩元吉之子。尝官判院。淲以诗鸣当世,与赵蕃(号章泉)齐名,号「二泉」。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有《涧泉集》二十卷、《涧泉日记》三卷、《涧泉诗馀》一卷。《四库总目提要》云:「观淲所撰《涧泉日记》,于…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243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