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竹黄花俱
出自宋朝史浩的《赠天童英书记》- 学禅见性本,学诗事之馀。二者若异致,其归岂殊途。
方其空洞间,寂默一念无。感物赋万象,儒悬镜太虚。
不将亦不迎,其应常如如。向非悟本性,未免声律拘。
英师个中人,以诗隐浮图。桃红柳青青,翠竹黄花俱。
误落世间耳,脱略公卿徒。昨朝得东风,打包过江湖。
胡为来帝乡,叫阍彻宸居。堂堂老阿师,道价东西徂。
住山垂一世,学子纷云趋。寒潭风静练,皎月天心孤。
迩来只屦轻,片雪销洪炉。愿言立强名,故事臣敢诬。
事成明当发,长吟入春芜。从兹窣堵波,山雪閟天书。
顾我坐学省,兀兀如守株。因君听篷雨,为谢故溪鱼。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在表达学禅与学诗的关系。作者认为,虽然学习禅修和学习诗歌看似不同,但它们最终指向的目标却是相同的,即都在寻求心灵的归宿和自由。 作者通过描绘自己在“空洞间”中感受到的寂静和万象的感召,强调了诗歌和禅修都能启迪人们的心灵,并通向真理。同时作者也提醒我们,在追寻真理的过程中,不能沉迷于声律韵律,而忽略了本性的觉悟。 其次,作者也描述了自己的师傅,他隐藏于世间,用诗画隐喻道义,以山水为境界,表达出对自然的崇敬。在作者的心目中,他的师傅已经成为一位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代表。 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和目标,希望可以在禅修和创作中获得更多启示,探索和领悟心灵的奥秘。
- 背诵
-
赠天童英书记诗意赏析
这首诗在表达学禅与学诗的关系。作者认为,虽然学习禅修和学习诗歌看似不同,但它们最终指向的目标却是相同的,即都在寻求心灵的…展开这首诗在表达学禅与学诗的关系。作者认为,虽然学习禅修和学习诗歌看似不同,但它们最终指向的目标却是相同的,即都在寻求心灵的归宿和自由。 作者通过描绘自己在“空洞间”中感受到的寂静和万象的感召,强调了诗歌和禅修都能启迪人们的心灵,并通向真理。同时作者也提醒我们,在追寻真理的过程中,不能沉迷于声律韵律,而忽略了本性的觉悟。 其次,作者也描述了自己的师傅,他隐藏于世间,用诗画隐喻道义,以山水为境界,表达出对自然的崇敬。在作者的心目中,他的师傅已经成为一位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代表。 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和目标,希望可以在禅修和创作中获得更多启示,探索和领悟心灵的奥秘。折叠 -
史浩
史浩(1106年—1194年),字直翁,号真隐。明州鄞县人,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246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