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裳悉畏途
出自宋朝司马光的《归田诗 其二》- 绂冕诚虚器,簪裳悉畏途。触机身未保,好直道先孤。
甔石曾何有,田园浪更无。可能推两耜,沮溺共为徒。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来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荒凉古原和离别的感慨,并且借此反思人生的无常和虚无。 首句“绂冕诚虚器,簪裳悉畏途”意为“即使穿戴华贵的衣冠,也不能避免逝去,都要畏惧路程”,强调了人生的无常和不确定性。 接下来几句描述诗人身处荒野,寂寞孤独,“触机身未保,好直道先孤”,表示现在的人生境遇非常艰难。 第二段则通过甔石和田园的形象,表现出诗人对于物质生活和精神享受的淡漠和疏离。他认为这些东西本身并不重要,只会让人陷入浮躁和迷惑之中。 最后一句“沮溺共为徒”,则是诗人对于人生的总结。他认为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名利或者享乐,而是在于追求真理和坚持正义,这才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 背诵
-
归田诗 其二诗意赏析
这首诗来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荒凉古原和离别的感慨,并且借此反思人生的无常和虚无。…展开这首诗来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荒凉古原和离别的感慨,并且借此反思人生的无常和虚无。 首句“绂冕诚虚器,簪裳悉畏途”意为“即使穿戴华贵的衣冠,也不能避免逝去,都要畏惧路程”,强调了人生的无常和不确定性。 接下来几句描述诗人身处荒野,寂寞孤独,“触机身未保,好直道先孤”,表示现在的人生境遇非常艰难。 第二段则通过甔石和田园的形象,表现出诗人对于物质生活和精神享受的淡漠和疏离。他认为这些东西本身并不重要,只会让人陷入浮躁和迷惑之中。 最后一句“沮溺共为徒”,则是诗人对于人生的总结。他认为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名利或者享乐,而是在于追求真理和坚持正义,这才是人生的意义所在。折叠 -
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元年(1038)进士,签判武成军,累迁大理寺丞、起居舍人。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之中知谏院。神宗初,官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反对与王安石变法,出知永兴军,判西京御史台。后闲居洛阳,专修《资治通鉴》。哲宗立,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在相位八月而卒,年六十八,赠太师、温国…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267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