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子良已黠

出自宋朝李纲的《著迂论有感
长笑梁溪翁,平生有馀拙。于今欲行古,无乃亦痴绝。
施之廊庙间,放步足已跌。下帷更潜思,又复广陈说。
从来坐言语,得谤今未歇。曾不少创惩,譊譊祇强聒。
惟堪覆酱瓿,讵足议往辙。掉头谓不然,此理君未察。
立言与行事,垂世初不别。身穷言乃彰,贻范有前哲。
周文拘羑里,易象乃成列。仲尼道不行,褒贬代赏罚。
屈原困椒兰,泽畔采薇蕨。离骚体风雅,光可争日月。
虞卿罢赵相,梁魏颇屑屑。世亦传春秋,端为穷愁设。
圣贤垂简编,往往因愤发。避谤不著书,陆子良已黠
区区祸福间,何足议宏达。泛览古人心,一一可坐阅。
大略观规模,微情析毫发。幽光发干将,潜慝戮饕餮。
会有知我人,玩味为击节。安知千载后,观乐无季札。
岂能继潜夫,粗可仿荀悦。子云方草玄,解嘲何可缺。
著迂论有感拼音解读
zhǎng xiào liáng wēng
píng shēng yǒu zhuō
jīn háng
nǎi chī jué
shī zhī láng miào jiān
fàng diē
xià wéi gèng qián
yòu guǎng 广 chén shuō
cóng lái zuò yán
bàng jīn wèi xiē
céng shǎo chuàng chéng
náo náo qiáng guō
wéi kān jiàng
wǎng zhé
diào tóu wèi rán
jūn wèi chá
yán háng shì
chuí shì chū bié
shēn qióng yán nǎi zhāng
fàn yǒu qián zhé
zhōu wén yǒu
xiàng nǎi chéng liè
zhòng dào háng
bāo biǎn dài shǎng
yuán kùn jiāo lán
pàn cǎi wēi jué
sāo fēng
guāng zhēng yuè
qīng zhào xiàng
liáng wèi xiè xiè
shì chuán chūn qiū
duān wéi qióng chóu shè
shèng xián chuí jiǎn biān
wǎng wǎng yīn fèn
bàng zhe shū
liáng xiá
huò jiān
hóng
fàn lǎn rén xīn
zuò yuè
luè guān guī
wēi qíng háo
yōu guāng gàn jiāng
qián tāo tiè
huì yǒu zhī rén
wán wèi wéi jiē
ān zhī qiān zǎi hòu
guān zhá
néng qián
fǎng 仿 xún yuè
yún fāng cǎo xuán
jiě cháo quē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的意思是,梁溪翁因为自己平生拙于文学,现在想要追求古代的文化,但他担心自己的行为可能会被别人嘲笑。他在廊庙间漫步时,不断思考这些问题,并试图将自己的想法阐述出来。虽然他一直以来都因言语得到谴责和惩罚,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自己的言行能够彰显自己的格局,为后世留下更好的榜样。他列举了众多历史名人的事例,包括周文、孔子、屈原、虞卿等,来说明言行和行动之间的关系。最终,他提醒读者,应该遵循古人的思想和精神,而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形式。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著迂论有感诗意赏析

这首诗的意思是,梁溪翁因为自己平生拙于文学,现在想要追求古代的文化,但他担心自己的行为可能会被别人嘲笑。他在廊庙间漫步时…展开
这首诗的意思是,梁溪翁因为自己平生拙于文学,现在想要追求古代的文化,但他担心自己的行为可能会被别人嘲笑。他在廊庙间漫步时,不断思考这些问题,并试图将自己的想法阐述出来。虽然他一直以来都因言语得到谴责和惩罚,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自己的言行能够彰显自己的格局,为后世留下更好的榜样。他列举了众多历史名人的事例,包括周文、孔子、屈原、虞卿等,来说明言行和行动之间的关系。最终,他提醒读者,应该遵循古人的思想和精神,而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形式。折叠

作者介绍

李纲 李纲 李纲(1083~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字伯纪,江苏无锡人,祖籍邵武(今属福建),自祖父一辈起迁居无锡县(今江苏省无锡市),因无锡有河,名曰梁溪,故号称梁溪先生。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进士。历官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金兵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355146.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