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与神会

出自宋朝释德洪的《杏壳观音菩萨赞
对现色身,色身三昧。如无边春,透尘透海。使诸众生,道与神会
知寂灭法,不以身碍。随欲观者,非小非大。此银杏壳,纤秾向背。
百福庄严,千花自在。稽首大慈,如大地载。如皎空月,无所覆盖。
舍精进幢,如坚刚铠。太虚殒消,我愿不退。
杏壳观音菩萨赞拼音解读
duì xiàn shēn
shēn sān mèi
biān chūn
tòu chén tòu hǎi
shǐ 使 zhū zhòng shēng
dào shén huì
zhī miè
shēn ài
suí guān zhě
fēi xiǎo fēi
yín xìng
xiān nóng xiàng bèi
bǎi zhuāng yán
qiān huā zài
shǒu
zǎi
jiǎo kōng yuè
suǒ gài
shě jīng jìn zhuàng
jiān gāng kǎi
tài yǔn xiāo
yuàn tuì 退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修行者通过“色身三昧”来达到“寂灭法”的境界。在这种境界下,他的身体不再成为束缚,而是变得轻盈透彻,像无边春天和穿透尘埃和海水一样。 他以这种身体状态使所有众生都能与道和神相会,体验到超越世俗的存在。 诗中还提到了银杏壳、百福庄严和千花自在等意象,形容了修行者达到的极致境界。最后,他表达了对精进坚定不移的愿望,希望不断前进,不退缩。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杏壳观音菩萨赞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修行者通过“色身三昧”来达到“寂灭法”的境界。在这种境界下,他的身体不再成为束缚,而是变得轻盈透彻,像无…展开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修行者通过“色身三昧”来达到“寂灭法”的境界。在这种境界下,他的身体不再成为束缚,而是变得轻盈透彻,像无边春天和穿透尘埃和海水一样。 他以这种身体状态使所有众生都能与道和神相会,体验到超越世俗的存在。 诗中还提到了银杏壳、百福庄严和千花自在等意象,形容了修行者达到的极致境界。最后,他表达了对精进坚定不移的愿望,希望不断前进,不退缩。折叠

作者介绍

释德洪 释德洪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382010.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