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丝十年重到

出自清朝易顺鼎的《台城路 骑登雨花台
六朝秋在台城路,鞭丝十年重到。废苑离宫,残云剩水,禁得几回凭吊。
天风浩浩。吹酒店青旗,戍楼红纛。鸦外无人,一僧负手看斜照。
星星劫灰未扫。雨花零落尽,惟剩秋草。海市楼船,江关战鼓,只恐青山愁老。
英雄去了。谁念我登临,承平年少。暝色催归,寺门钟动早。
台城路 骑登雨花台拼音解读
liù cháo qiū zài tái chéng
biān shí nián zhòng dào
fèi yuàn gōng
cán yún shèng shuǐ
jìn huí píng diào
tiān fēng hào hào
chuī jiǔ diàn qīng
shù lóu hóng dào
wài rén
sēng shǒu kàn xié zhào
xīng xīng jié huī wèi sǎo
huā líng luò jìn
wéi shèng qiū cǎo
hǎi shì lóu chuán
jiāng guān zhàn
zhī kǒng qīng shān chóu lǎo
yīng xióng le
shuí niàn dēng lín
chéng píng nián shǎo
míng cuī guī
mén zhōng dòng zǎo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述了六朝时期的台城路在秋天的景象。路上的鞭丝已经重重缠绕了十年之久,说明了这里的荒芜与寂静。废弃的苑囿和离宫中仅存的残云和水,只有少数人来此凭吊纪念。风势很大,吹起了酒店的青旗和戍楼上的红纛。外面鸦鸟无声,只有一位僧人负手静静地看着夕阳斜照。星星点点的尘埃还没有被清扫,雨花散落殆尽,只有枯黄的秋草还顽强地生长。海市楼船和江关战鼓在此刻都已成为过去式,只剩下青山依旧孤寂,让人感慨英雄们的离去。作者自己也会随着暮色的逼近而返回寺院,听到钟声响起,意味着夜晚已经到来。整首诗表现出六朝昔日荣华富贵的消逝以及时光流转所带来的历史变迁和失落感。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台城路 骑登雨花台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六朝时期的台城路在秋天的景象。路上的鞭丝已经重重缠绕了十年之久,说明了这里的荒芜与寂静。废弃的苑囿和离宫中仅…展开
这首诗描述了六朝时期的台城路在秋天的景象。路上的鞭丝已经重重缠绕了十年之久,说明了这里的荒芜与寂静。废弃的苑囿和离宫中仅存的残云和水,只有少数人来此凭吊纪念。风势很大,吹起了酒店的青旗和戍楼上的红纛。外面鸦鸟无声,只有一位僧人负手静静地看着夕阳斜照。星星点点的尘埃还没有被清扫,雨花散落殆尽,只有枯黄的秋草还顽强地生长。海市楼船和江关战鼓在此刻都已成为过去式,只剩下青山依旧孤寂,让人感慨英雄们的离去。作者自己也会随着暮色的逼近而返回寺院,听到钟声响起,意味着夜晚已经到来。整首诗表现出六朝昔日荣华富贵的消逝以及时光流转所带来的历史变迁和失落感。折叠

作者介绍

易顺鼎 易顺鼎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557978.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