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行固无慝

出自清朝周启运的《汉阳舟次读张南山大令听松庐诗集题此奉赠
我舟发襄阳,适逢蜀西客。为谭船山诗,卓荦多奇格。
昨过汉江署,又遇诗中伯。一见心已倾,盛名久赫赫。
君家诗有源,曲江体堪式。二公实继声,粤蜀气不隔。
肯念苔岑缘,贻我松庐册。盥露出琅编,一读一寻绎。
古调能独弹,灵境皆新辟。精如丽水金,润如蓝田璧。
清如霜鹤音,健如云鹏融。大声发水上,蛟龙丧魂魄。
读罢烛花残,不知东方白。齿余兰芬多,眼觉沧溟窄。
以兹集众誉,实得非幸获。近今作家众,人人据吟席。
四离或不闻,六迷良未释。华丽涉虚浮,高澹邻迂僻。
岂知思无邪,一言蔽三百。老杜忠爱心,即此温厚泽。
君才不可量,君行固无慝。笃实有光辉,允承千年脉。
具此玉堂器,宜通金闺籍。如何佛已成,转同仙偶谪。
赤壁鹤曳轮,黄州凫飞舄。梦得自多才,韩愈非可惜。
天教政学兼,咏歌通保赤。人生不朽三,德言功并饬。
宓琴有遗音,言弦岂小术。所望大雅材,风流追古昔。
汉阳舟次读张南山大令听松庐诗集题此奉赠拼音解读
zhōu xiāng yáng
shì féng shǔ 西
wéi tán chuán shān shī
zhuó luò duō
zuó guò hàn jiāng shǔ
yòu shī zhōng
jiàn xīn qīng
shèng míng jiǔ
jūn jiā shī yǒu yuán
jiāng kān shì
èr gōng shí shēng
yuè shǔ
kěn niàn tái cén yuán
sōng
guàn chū láng biān
xún
diào néng dàn
líng jìng jiē xīn
jīng shuǐ jīn
rùn lán tián
qīng shuāng yīn
jiàn yún péng róng
shēng shuǐ shàng
jiāo lóng sàng hún
zhú huā cán
zhī dōng fāng bái
chǐ 齿 lán fēn duō
yǎn jiào cāng míng zhǎi
zhòng
shí fēi xìng huò
jìn jīn zuò jiā zhòng
rén rén yín
huò wén
liù liáng wèi shì
huá shè
gāo dàn lín
zhī xié
yán sān bǎi
lǎo zhōng ài xīn
wēn hòu
jūn cái liàng
jūn háng
shí yǒu guāng huī
yǔn chéng qiān nián
táng
tōng jīn guī
chéng
zhuǎn tóng xiān ǒu zhé
chì lún
huáng zhōu fēi
mèng duō cái
hán fēi
tiān jiāo zhèng xué jiān
yǒng tōng bǎo chì
rén shēng xiǔ sān
yán gōng bìng chì
qín yǒu yīn
yán xián xiǎo shù
suǒ wàng cái
fēng liú zhuī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乘船离开襄阳的时候,遇到了一位来自川西的客人,他们聊起了名为谭船山的诗人和他的诗歌。后来,作者还在署里遇到了被谭船山所赞誉的伯爵,并受到了他的赏识。该诗朴实无华,但是表达了对诗歌和文学的热爱。作者认为,像谭船山和伯爵这样的才子,不仅天赋异禀,而且笃实有光彩,可以延续千年。同时,他还希望有更多的文学家能够追求高雅的文化和精神风范。最后,作者以宓琴留下的音响和言弦岂小之术来代表大雅材料和古老的风流。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汉阳舟次读张南山大令听松庐诗集题此奉赠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乘船离开襄阳的时候,遇到了一位来自川西的客人,他们聊起了名为谭船山的诗人和他的诗歌。后来,作者还在署里…展开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乘船离开襄阳的时候,遇到了一位来自川西的客人,他们聊起了名为谭船山的诗人和他的诗歌。后来,作者还在署里遇到了被谭船山所赞誉的伯爵,并受到了他的赏识。该诗朴实无华,但是表达了对诗歌和文学的热爱。作者认为,像谭船山和伯爵这样的才子,不仅天赋异禀,而且笃实有光彩,可以延续千年。同时,他还希望有更多的文学家能够追求高雅的文化和精神风范。最后,作者以宓琴留下的音响和言弦岂小之术来代表大雅材料和古老的风流。折叠

作者介绍

周启运 周启运 周启运,字景垣,灵川人。道光丙戌进士,改庶吉士,历官直隶按察使。有《有不为斋诗》。…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623954.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