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那得知其故
出自明朝杨士奇的《卧病集杜答黎信十首》- 隔户杨柳弱袅袅,孰知茅斋绝低小。人生留滞生理难,强移栖息一枝安。
朋知来问腼我颜,安得广厦千万间。青春欲尽急还乡,身欲奋飞病在床。
荆扬春冬异风土,终日戚戚思羁旅。形神寂寞甘辛苦,世人那得知其故。
自断此生休问天,浊醪粗饭任吾年。将诗不必万人传。
小儿学问止论语,恰有三百青铜钱。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离愁别绪和对人生的感慨。他身处异乡,住在茅斋里,孤独寂寞,没有宽敞明亮的房舍,只能倚靠在隔户的杨柳上栖息。虽然朋友来问起他的情况,但他无法得到真正的安定和归属感。 作者深感人生难以留滞,想要奋飞却又因病困在床上。他思念家乡,却又感受到异地的陌生和孤独。即使他的形神都饱经辛苦,也不为世人所知。 最后,作者提出了自己的态度:放弃对未知天命的追问,享受粗陋的生活,写作即可。在他看来,学问的价值并非在于广泛传播,而是在于让人自我满足、有所感悟。此处“小儿学问止论语,恰有三百青铜钱”说明了“少学多记,渐至从心所欲”的意思,强调了个人追求内心平衡和自我完善的重要性。
- 背诵
-
卧病集杜答黎信十首诗意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离愁别绪和对人生的感慨。他身处异乡,住在茅斋里,孤独寂寞,没有宽敞明亮的房舍,只能倚靠在隔户的杨柳上栖…展开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离愁别绪和对人生的感慨。他身处异乡,住在茅斋里,孤独寂寞,没有宽敞明亮的房舍,只能倚靠在隔户的杨柳上栖息。虽然朋友来问起他的情况,但他无法得到真正的安定和归属感。 作者深感人生难以留滞,想要奋飞却又因病困在床上。他思念家乡,却又感受到异地的陌生和孤独。即使他的形神都饱经辛苦,也不为世人所知。 最后,作者提出了自己的态度:放弃对未知天命的追问,享受粗陋的生活,写作即可。在他看来,学问的价值并非在于广泛传播,而是在于让人自我满足、有所感悟。此处“小儿学问止论语,恰有三百青铜钱”说明了“少学多记,渐至从心所欲”的意思,强调了个人追求内心平衡和自我完善的重要性。折叠 -
杨士奇
杨士奇(1366~1444),明朝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4417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