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何时盈
出自明朝曹于汴的《感怀六首 其六》- 贫家斗有馀,而常啬于升。富贵千不足,万亿何时盈。
驰驱百岁间,憧憧撼心膺。临去犹长叹,亦或目不瞑。
愁魔一何强,以此竟死生。谁能殄此魔,浩气排青云。
吾道自至富,吾道自不贫。不缘知足乐,不足复何论。
荣公乐三事,假物以自歆。至乐无所假,至乐无可寻。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人生的追求和境遇。在一开始,诗人表达了即使赚得多,也仍然过着节俭的生活;而无论贵富,都不会感到满足。时间匆匆而过,人们对于自己的人生感到迷茫和焦虑,有些人甚至临死前仍然颇为不满。 接下来,诗人探讨了内心的烦恼,将其比喻为“愁魔”。他认为拥有浩气可以排除这个“愁魔”,成功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是极其重要的。 最后,诗人引用荣格的“乐三事”(指假借的物品、精神享受和自身状态),并表示至高无上的快乐应该来自于内心的满足和平静,而不是外界的虚荣和物质财富。因此,诗人认为真正的富有和幸福来自于知足和内在的精神净化,而不是外在的物质追求。
- 背诵
-
感怀六首 其六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人生的追求和境遇。在一开始,诗人表达了即使赚得多,也仍然过着节俭的生活;而无论贵富,都不会感到满足。时间匆匆…展开这首诗描述了人生的追求和境遇。在一开始,诗人表达了即使赚得多,也仍然过着节俭的生活;而无论贵富,都不会感到满足。时间匆匆而过,人们对于自己的人生感到迷茫和焦虑,有些人甚至临死前仍然颇为不满。 接下来,诗人探讨了内心的烦恼,将其比喻为“愁魔”。他认为拥有浩气可以排除这个“愁魔”,成功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是极其重要的。 最后,诗人引用荣格的“乐三事”(指假借的物品、精神享受和自身状态),并表示至高无上的快乐应该来自于内心的满足和平静,而不是外界的虚荣和物质财富。因此,诗人认为真正的富有和幸福来自于知足和内在的精神净化,而不是外在的物质追求。折叠 -
曹于汴
曹于汴,字自梁,一字贞予,解州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人。明朝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进士。以淮安推官徵授刑科左、右给事中,转吏科给事中,遇事敢言。擢太常少卿。光宗时,转大理少卿。熹宗立,迁左佥都御史,佐赵南星主京察,进吏部右侍郎。力抉善类,为魏忠贤所斥。崇祯初,拜左都御史,振顿宪规。他平生制行高洁,风节凛然。荆著有《仰节堂集》十四卷,与《共发编》均《四…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4540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