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远不咫尺

出自明朝曹于汴的《题徐翼所年伯素履图说十二首 其四 率子瞻天
天远不咫尺,宫阙高嶙峋。徘徊耸瞻视,兹地致吾身。
致身未为报,丁宁启后人。而勿忘此日,应更念吾君。
题徐翼所年伯素履图说十二首 其四 率子瞻天拼音解读
tiān yuǎn zhǐ chǐ
gōng què gāo lín xún
pái huái sǒng zhān shì
zhì shēn
zhì shēn wèi wéi bào
dīng níng hòu rén
ér wàng
yīng gèng niàn jū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的景象和自己身份的感叹和思考。天虽然远,但是宫阙高耸,给人一种遥远而崇高的感觉。作者在游览宫阙时,感到自己的微小,但同时也觉得此地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他在这里“致吾身”,即投身朝廷事业。 然而,尽管如此,作者并没有真正为国家做出什么实际的贡献,他对此感到内疚。他希望自己能成为后人效法的榜样,并且要时刻铭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最后,他表达了对国君的念想,希望国家能够繁荣昌盛,百姓幸福安康。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题徐翼所年伯素履图说十二首 其四 率子瞻天诗意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的景象和自己身份的感叹和思考。天虽然远,但是宫阙高耸,给人一种遥远而崇高的感觉。作者在游览宫阙时…展开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的景象和自己身份的感叹和思考。天虽然远,但是宫阙高耸,给人一种遥远而崇高的感觉。作者在游览宫阙时,感到自己的微小,但同时也觉得此地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他在这里“致吾身”,即投身朝廷事业。 然而,尽管如此,作者并没有真正为国家做出什么实际的贡献,他对此感到内疚。他希望自己能成为后人效法的榜样,并且要时刻铭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最后,他表达了对国君的念想,希望国家能够繁荣昌盛,百姓幸福安康。折叠

作者介绍

曹于汴 曹于汴 曹于汴,字自梁,一字贞予,解州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人。明朝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进士。以淮安推官徵授刑科左、右给事中,转吏科给事中,遇事敢言。擢太常少卿。光宗时,转大理少卿。熹宗立,迁左佥都御史,佐赵南星主京察,进吏部右侍郎。力抉善类,为魏忠贤所斥。崇祯初,拜左都御史,振顿宪规。他平生制行高洁,风节凛然。荆著有《仰节堂集》十四卷,与《共发编》均《四…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4541503.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