蜃嘘台阁倏然生

出自明朝王鏊的《登楼诸山忽不见盖为云雾所隐
蜃嘘台阁倏然生,鳌背蓬壶流不住。我家楼子岂亦然,点点遥峰天际露。
朝来一望忽失之,极目苍苍但烟雾。当时何处忽飞来,夜半何人偷负去。
登楼诸山忽不见盖为云雾所隐拼音解读
shèn tái shū rán shēng
áo bèi péng liú zhù
jiā lóu rán
diǎn diǎn yáo fēng tiān
cháo lái wàng shī zhī
cāng cāng dàn yān
dāng shí chù fēi lái
bàn rén tōu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述了蜃景的幻象和瞬间消失的情景。蜃景是一种自然现象,海面反射太阳光形成虚假的海市蜃楼,类似于人们常说的“镜花水月”。诗中通过“蜃嘘台阁”、“鳌背蓬壶”来描绘幻象的神奇与不真实感。作者进而以自家楼观景的经历为例,表达望尽天涯却仍有些许美好如露滴留存之思想。但随着时间流逝,这幻景也会像远山般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视野中。最后两句则用诗人幽默的笔调,暗示幻象来源的玩笑性质。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登楼诸山忽不见盖为云雾所隐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蜃景的幻象和瞬间消失的情景。蜃景是一种自然现象,海面反射太阳光形成虚假的海市蜃楼,类似于人们常说的“镜花水月…展开
这首诗描述了蜃景的幻象和瞬间消失的情景。蜃景是一种自然现象,海面反射太阳光形成虚假的海市蜃楼,类似于人们常说的“镜花水月”。诗中通过“蜃嘘台阁”、“鳌背蓬壶”来描绘幻象的神奇与不真实感。作者进而以自家楼观景的经历为例,表达望尽天涯却仍有些许美好如露滴留存之思想。但随着时间流逝,这幻景也会像远山般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视野中。最后两句则用诗人幽默的笔调,暗示幻象来源的玩笑性质。折叠

作者介绍

王鏊 王鏊 王鏊(1450—1524)明朝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4624012.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