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迈历秋霜
出自明朝释函是的《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其五十七》- 密树连云暗,残荷杂草香。心孤寄水月,年迈历秋霜。
世有高僧传,人无辟谷方。方知林下士,多半为閒忙。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老僧人在一片茂密的树林中孤独地度过余生的情景。他所处的环境是云雾缭绕、阴森幽暗的,但却有着残存的荷花和杂草散发出的清香,给人以希望和舒适感。 老僧人内心寄托着对水月的思念,表现出他对禅修和追求精神升华的渴望。同时,他年事已高,历经多少秋霜,而这也让他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诗中提到“高僧传”,指的是佛教中传说的有成就、智慧、道行极高的一些高僧,他们的事迹传颂至今,代表了人类精神上最高尚的追求。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难真正找到像他们一样的人,大部分人只能沉迷于繁琐的生活中,没有时间和机会探究更深层次的哲学和灵性。 最后两句话则对现代社会的生活状态进行了一种反思,指出了大部分人都是在繁忙和空闲之间摇摆不定,没有真正实现内心的平衡和追求精神升华的动力。
- 背诵
-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其五十七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老僧人在一片茂密的树林中孤独地度过余生的情景。他所处的环境是云雾缭绕、阴森幽暗的,但却有着残存的荷花和杂…展开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老僧人在一片茂密的树林中孤独地度过余生的情景。他所处的环境是云雾缭绕、阴森幽暗的,但却有着残存的荷花和杂草散发出的清香,给人以希望和舒适感。 老僧人内心寄托着对水月的思念,表现出他对禅修和追求精神升华的渴望。同时,他年事已高,历经多少秋霜,而这也让他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诗中提到“高僧传”,指的是佛教中传说的有成就、智慧、道行极高的一些高僧,他们的事迹传颂至今,代表了人类精神上最高尚的追求。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难真正找到像他们一样的人,大部分人只能沉迷于繁琐的生活中,没有时间和机会探究更深层次的哲学和灵性。 最后两句话则对现代社会的生活状态进行了一种反思,指出了大部分人都是在繁忙和空闲之间摇摆不定,没有真正实现内心的平衡和追求精神升华的动力。折叠 -
释函是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5319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