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者动

出自先秦先秦诸子的《诸子喻山水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韩非子·大体》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管子·形势解》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尽心上》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第八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老子》第66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第78章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 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虚实篇》
诸子喻山水拼音解读
        yuē wéi shān
wèi chéng kuì
zhǐ
zhǐ
píng
suī kuì
jìn
wǎng
lùn · · hǎn
        shàng tiān xià biàn
xīn zǎi
tài shān hǎo è
néng chéng gāo
jiāng hǎi xiǎo zhù
néng chéng
rén xíng tiān ér wàn bèi
xīn shān hǎi ér guó jiā
shàng fèn 忿 zhī
xià yuàn zhī huàn
shàng xià jiāo
dào wéi shě
zhǎng
gōng
míng chéng qián
chuí hòu
zhì zhī zhì
hán fēi · ·
        hǎi shuǐ
néng chéng
shān shí
néng chéng gāo
míng zhǔ yàn rén
néng chéng zhòng
shì yàn xué
néng chéng shèng
guǎn · · xíng shì jiě
        yuē zhī zhě shuǐ
rén zhě shān
zhī zhě dòng
rén zhě jìng
zhī zhě
rén zhě shòu 寿
lùn · · yōng
        zài chuān shàng yuē shì zhě
shě zhòu
lùn · · hǎn
        yuē zhòng chēng shuǐ
yuē shuǐ zāi
shuǐ zāi
shuǐ
        mèng yuē yuán quán hún hún
shě zhòu
yíng ér hòu jìn
fàng hǎi
yǒu běn zhě shì
shì zhī ěr
gǒu wéi běn
yuè zhī jiān
gōu huì jiē yíng
ér dài
shēng wén guò qíng
jūn chǐ zhī
mèng · · lóu xià
        mèng yuē kǒng dēng dōng shān ér xiǎo
dēng tài shān ér xiǎo tiān xià
guān hǎi zhě nán wéi shuǐ
yóu shèng rén zhī mén zhě nán wéi yán
guān shuǐ yǒu shù
guān lán
yuè yǒu míng
róng guāng zhào yān
liú shuǐ zhī wéi
yíng háng
jūn zhī zhì dào
chéng zhāng
mèng · · jìn xīn shàng
        shàng shàn ruò shuǐ
shuǐ shàn wàn ér zhēng
chù zhòng rén zhī suǒ è
dào
shàn
xīn shàn yuān
shàn rén
yán shàn xìn
zhèng shàn zhì
shì shàn néng
dòng shàn shí
wéi zhēng
yóu
lǎo zhāng
        jiāng hǎi suǒ néng wéi bǎi wáng zhě
shàn xià zhī
néng wéi bǎi wáng
lǎo 6 6 6 6 zhāng
        tiān xià róu ruò shuǐ
ér gōng jiān qiáng zhě zhī néng shèng
zhī
ruò zhī shèng qiáng
róu zhī shèng gāng
tiān xià zhī
néng háng
lǎo 7 7 8 8 zhāng
        bīng xíng xiàng shuǐ
shuǐ zhī xíng gāo ér xià
bīng zhī xíng shí ér
shuǐ yīn ér zhì liú
bīng yīn ér zhì shèng
bīng cháng shì
shuǐ cháng xíng
néng yīn biàn huà ér shèng zhě
wèi zhī shén
sūn · · shí piā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
  为山:用土堆山。未成一篑(kuì):只差一筐土便能堆成。篑,装土用的竹筐。吾止也:我自己停止的。平地:用土填平洼地。覆一篑:(才)倒下一筐土。进:前进。指继续堆土。往:前进。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韩非子·大体》
  面如果不是有辽阔的天,就不能覆盖整个世界;心胸如果没有大地那样宽广,就不能负载万物。泰山对土石没有好恶之心(都能包容),所以能够形成它的高大;江海对细流不加选择,所以能够形成它的浩瀚。所以君主的气魄要像天地那样宏大使万物齐备,心胸要像山海那样宽广使国家富强。君主没有因忿怒而对臣民的残害,臣民没有因积怨造成对君主的祸患,君主和臣下都返璞归真,以道为归宿。所以长远的利益积聚了,巨大的功业建立了,名望树立于生前,恩德流传于后世,是治理国家的最高境界。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管子·形势解》
  大海不拒绝各种各样的水,所以才能成就它的博大;大山不拒绝形形色色的土石,所以才能成就它的高耸;开明的君主不满足于手下的人才,所以能成就他手下众多人才;学者不满足于学习,所以他能达到圣人的境界。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
孔子说:“聪明的人爱好水,有仁心的人爱好山;聪明的人好动,有仁心的人喜静;聪明的人快乐,有仁心的人长寿。”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孔子站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从早到晚不停止 。”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徐子问:“孔子屡次称赞水,说‘水啊!水啊!’,从水中得到什么呢?”

  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离娄下》
  孟子说:“有本源的水滚滚而来,从早到晚不停止,注满洼地再往前流,到达了大海。有本源的便像这样,取这一点罢了。如果没有本源,就像五六月时的雨水,一时也能注满沟渠;但是它干涸的时间很短暂。所以做学问若是名过其实,真正的君子都认为是可耻的事。”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尽心上》
  孟子说:“孔子登上了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了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所以看过大海的人,就难以被别的水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就难以被别的言论吸引了。观赏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观赏它的波澜。日月都有光,细小的缝隙必定都照到。流水这东西,不流满洼坑就不再向前流;君子有志于道,不到相当程度就不可能通达。”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第八章
  最高的善像水。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水性接近于道理。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善于保持沉静,存心要像水一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善于讲究仁义,说话要像水一样,善于遵守信用,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过失。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老子》第66章
  江海能够成河流汇聚的地方的原因,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川汇集的地方。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第78章
  全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能胜过它。这是因为水柔弱得没有什么能代替它。弱胜过强,柔胜过刚,全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 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虚实篇》
  作战的方式有点像水,水运动的规律是避开高处向下奔流,作战的规律是避开敌人坚实的地方而攻击敌人的弱点,水因地形而制约它奔流的方向,作战则根据敌情而决定取胜的方针。所以作战没有固定的方式,就像水没有固定的形态一样。能根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叫做用兵如神。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韩非子·大体》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上面如果不是有辽阔的天,就不能覆盖整个世界;心胸如果没有大地那样宽广,就不能包容万物。遍覆,全部覆盖。必,通“毕”,尽,完全。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泰山对土石没有好恶之心(都能容纳),所以能够形成它的高大;江海对细流不加选择,所以能够形成它的浩瀚。太山,即泰山。大人:指君主。寄形于天地:指气魄像天地那样宏大。形,形体。历心于山海:指心胸像山海那样宽广。历心,尽心。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君主没有因忿怒而对臣民的残害,臣民没有因积怨造成对君主的祸患。毒,残害。伏,潜伏。上下交朴,以道为舍:君主和臣下都返璞归真,以道为归宿。交,同。朴,纯朴。舍,房舍,引申为归宿。长利积:长远的利益积累了。名成于前,德垂于后:名望树立于生前,恩德流传于后世。治之至:国家大治的最高境界。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管子·形势解》
  辞:推辞,拒绝。厌:满足。成其圣:达到圣人的境界。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
  知:通“智”。乐(yào):爱好。乐:快乐。寿:长寿。川上:河边。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逝者:指流逝的时光。斯:这,指河水。舍:停留,止息。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徐子:名辟,孟子弟子。亟(qì):屡次,一再。

  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离娄下》
  混混:同“滚滚”。盈科而后进:注满洼地再往前流。盈,满(使动,使满)。科,坎,坑。放:到达。有本者如是:有本源的便像这样。是之取尔:“取是尔”的倒装句,取这一点罢了。尔,用同“耳”。七、八月:周历七、八月,相当于夏历五、六月,正是多雨季节。浍(huì):大沟。涸(hé):干涸。立而待:形容时间很短。声闻(wèn):名声。情:实际。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尽心上》
  东山:即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县南。小:以……为小。难为水:(别的)水难以吸引他了。难为言:(别的)议论难以吸引他了。术:方法。明:光辉。容光:小缝隙。成章:事物达到一定阶段。章的本义是乐曲奏完一遍。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第八章
  利:帮助。处众人之所恶(wù):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几:接近。居善地: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心善渊: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与善仁: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善信:言语要(像水那样)诚信。正善治: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正,通“政”。事善能: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动善时:行动要(像水那样)把握时机。尤:过失。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老子》第66章
  百谷王:百川所汇集的地方。下之:处在它们的下游。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第78章
  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能胜过它的。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 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虚实篇》
  兵形:即作战方式。制流:控制流向。制胜:取得胜利。常:固定的。因:根据。上善若水:最善良的人像水。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韩非子·大体》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管子·形势解》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尽心上》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第八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老子》第66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第78章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 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虚实篇》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诸子喻山水诗意赏析

1. 孔子说:“比喻好像修建山,只要未完成一篑就停下来,我就停下来了;比喻像平地,即使只覆盖了一篑,我仍然前进。” 这句…展开
1. 孔子说:“比喻好像修建山,只要未完成一篑就停下来,我就停下来了;比喻像平地,即使只覆盖了一篑,我仍然前进。” 这句话告诫人们不要因为困难或挫折而放弃自己的目标,应该坚持不懈地追求和前进。 2. 韩非子说:“如果我们不保持中立,就无法获得整个天地万物的帮助。如果我们没有完善的心态,就无法胜任承担。太山之所以高耸壮观,是因为它没有偏爱好恶;江海之所以富饶广漠,是因为它不嫌弃小的河流。真正的大人物要在天地间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山海之间找到自己的志向,上下交朴,以道德为根本。这样,他就会积累长期的利益,创造卓越的成果,在名声和美德方面都能遗留下来。” 3. 管子说:“海洋不排斥水的加入,因此它变得十分广阔;山岭不排斥泥土石块的加入,因此它变得十分高耸。明智的君主不厌倦接纳人才,因此他能拥有众多的支持者;勤奋学习的士人不厌烦努力钻研,因此他们可以成为真正具有智慧的人。这些都是因为没有排斥和恶意,只有诚实和好意。” 4. 孔子说:“聪明的人喜欢像水一样,仁慈的��喜欢像山一样;聪明的人总是积极进取,仁慈的人则更静心宁神;聪明的人总是充满快乐,而仁慈的人则长寿。” 5. 子在川上说:“时间如流水般逝去,不分昼夜。” 意味着时间不会停止,我们必须珍惜时间,尽可能地利用每一刻。 6. 徐子问孔子:“你为什么常常称赞水?”孟子回答道:“水源泉混混,不停地流动,积累起来,就会变得十分广阔,充满生命力,并且向四面八方延伸。同样地,如果一个人立志追求自己的目标,不断积累和努力,就会变得十分伟大。” 7. 孟子说:“孔子登上东山可以看到小鲁城,登上泰山可以看到整个天下。因此,如果你想获得真正的见识和智慧,就必须向圣人学习。观察水的流动需要有技巧,必须观察它流淌的痕迹。太阳与月亮有明显的光芒,容易被人们看到。水的运动方式是不断积累而不断流动,真正的君子应该立志于道德,不断进步。” 8. 老子说:“最高境界是像水一样温柔,能够给周围万物带来好处,而从不争斗。这样便可以接近道的境界。居住在良好的地折叠

作者介绍

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5523475.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