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阔脸就变
出自近现代鲁迅的《赠邬其山》- 廿年居上海,每日见中华。
有病不求药,无聊才读书。
一阔脸就变,所砍头渐多。
忽而又下野,南无阿弥陀。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廿(niàn)年居上海,每日见中华。
你在上海居住了二十年,看透了中国社会的奇观。有病不求药,无聊才读书。
政客们失势装病不求药,无聊时闭门读书遮场面;一阔脸就变,所砍头渐多。
他们一旦阔气就露原形,杀人如麻依然凶狠阴险;忽而又下野,南无阿(ē)弥陀。
忽然再度失势通电下野,阿弥陀佛大家谢天谢地。参考资料:
1、 王永培 吴岫光.鲁迅旧诗汇释 (上册):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185-200页2、 吴传玖.鲁迅诗译读:昆仑出版社,2005年:46页参考资料:1、 王永培 吴岫光.鲁迅旧诗汇释 (上册):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185-200页,2、 吴传玖.鲁迅诗译读:昆仑出版社,2005年:46页 -
廿(niàn)年居上海,每日见中华。
邬其山:即是内山书店的老板内山完造先生。廿年:二十,廿年,内山于1911年辛亥革命前到中国,至此时,已有二十年。中华:中国。有病不求药,无聊才读书。
一阔脸就变,所砍头渐多。
阔:阔气,这里引申为得势、上台的意思。忽而又下野,南无阿(ē)弥陀。
下野:下台。南无阿弥陀:佛号,是佛教徒经常念诵的。当时下台的军阀政客有的还假称吃斋学佛,这两句就是指这种情况。又,在江浙人的口头禅中“南无阿弥陀佛”又有“谢天谢地”的意思。作者这里语带双关。表现了对当时国民政府的蔑视和冷嘲。参考资料:
1、 王永培 吴岫光.鲁迅旧诗汇释 (上册):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185-200页2、 吴传玖.鲁迅诗译读:昆仑出版社,2005年:46页参考资料:1、 王永培 吴岫光.鲁迅旧诗汇释 (上册):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185-200页,2、 吴传玖.鲁迅诗译读:昆仑出版社,2005年:46页 -
廿年居上海,每日见中华。
有病不求药,无聊才读书。
一阔脸就变,所砍头渐多。
忽而又下野,南无阿弥陀。这是一首从受诗者所见所闻而写的诗,全诗意在嘲讽国民政府统治者的怪相,采用了写实手法,摒弃了比喻修辞,直斥国民政府,笔锋犀利泼辣,痛快淋漓。
诗的首句平铺直叙,直言总括,要写这二十年来的中华的状况。后三句又用口语化的语言,概括写了国民政府军阀政客们的种种伎俩。其中“一阔脸就变,所砍头渐多”句,写出了军阀政客们手段的凶钱,指出了他们毫不以生命为意、视生命如草芥的模样。尾句用“南无阿弥陀”的敬佛念佛声作结,既写了军阀政客下台失势后,以皈依佛门的形式避仇和等待东山再起的伎俩,又写了民众对他们下台的态度:谢天谢地,他们终于下台了。结句语含双关,幽默风趣,耐人寻味。
全诗明白如话,每一句抓住一个典型现象,高度概括了军阀、政客们的形象和手段,末句于幽默诙谐中,寄寓了作者对军阀政客们的愤恨。
这首诗凭写实手法,行嘲讽之旨,且不求渲染,运用白描手法,不事雕琢,节奏明快,有民歌风味,语言通俗易懂,爱憎分明。
参考资料:
1、 林伟.鲁迅诗歌注析:浙江大学出版社,214年:58页2、 吴海发.鲁迅诗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1年:18页参考资料:1、 林伟.鲁迅诗歌注析: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58页,2、 吴海发.鲁迅诗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108页 - 背诵
-
赠邬其山诗意赏析
-
鲁迅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鲁迅出身于没落的士大夫家庭。1898年到南京求学,先入江南水师学堂,次年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其间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与「民主」。1902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1904年到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后弃医习文。1906年回到东京从事文艺活…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5528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