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耶非
出自清朝顾贞观的《金缕曲 秋暮登雨花台》- 此恨君知否。问何年、香消南国,美人黄土。结绮新妆看未竟,莫报诸军飞渡。
待领略、倾城一顾。若使金瓯常怕缺,纵繁华、千载成虚负。
琼树曲,倩谁谱。
重来庚信哀难诉。是耶非、乌衣朱雀,旧时门户。如此江山刚换得,才子几篇词赋。
吊不尽、人间今古。试上雨花台上望,但寒烟衰草秋无数。
听嘹唳,雁行度。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是一首古风词,作者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美人的眷恋。他在问,这份思念之情你是否能够理解呢?在南国的岁月中,多少美好已经消逝,美人也化为黄土了。他曾经想与美人结成良缘,却未能如愿,而结绮新妆的美人还没有看到,也无法回报那些奋战在前线的军人们。 作者期待着能够得到美人倾心一顾的机会,但他担心金瓯常怕缺,所以纵使繁华终将消逝,千秋万代的辉煌也可能成为虚幻。他感叹琼树曲,不知道有谁能够把美丽的景色描述得如此动人。 然而,作者的悲哀并没有得到解脱,他再次提到庚信哀难诉,似乎指的是某个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悲剧。乌衣朱雀、旧时门户象征着过去的辉煌,而这样的江山转瞬间就换了主人,只留下几篇才子辞赋来记忆。人生苦短,再美好的事物也难以长久。 在雨花台上,作者仰望天空,寒烟弥漫、草木凋零,唯有听到雁行的嘹唳声,跨越千里来到这里。他感叹人间今古,尽管历经沧桑,但对故国和美人之情永不消逝。
- 背诵
-
金缕曲 秋暮登雨花台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古风词,作者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美人的眷恋。他在问,这份思念之情你是否能够理解呢?在南国的岁月中,多少美好…展开这首诗是一首古风词,作者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美人的眷恋。他在问,这份思念之情你是否能够理解呢?在南国的岁月中,多少美好已经消逝,美人也化为黄土了。他曾经想与美人结成良缘,却未能如愿,而结绮新妆的美人还没有看到,也无法回报那些奋战在前线的军人们。 作者期待着能够得到美人倾心一顾的机会,但他担心金瓯常怕缺,所以纵使繁华终将消逝,千秋万代的辉煌也可能成为虚幻。他感叹琼树曲,不知道有谁能够把美丽的景色描述得如此动人。 然而,作者的悲哀并没有得到解脱,他再次提到庚信哀难诉,似乎指的是某个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悲剧。乌衣朱雀、旧时门户象征着过去的辉煌,而这样的江山转瞬间就换了主人,只留下几篇才子辞赋来记忆。人生苦短,再美好的事物也难以长久。 在雨花台上,作者仰望天空,寒烟弥漫、草木凋零,唯有听到雁行的嘹唳声,跨越千里来到这里。他感叹人间今古,尽管历经沧桑,但对故国和美人之情永不消逝。折叠 -
顾贞观
顾贞观(1637-1714),字华峰,亦作华封,又字远平,号梁汾,初名华文。生于明崇祯十年丁丑,卒于清康熙五十三年甲午。江苏无锡人。贞观的曾祖顾宪成是晚明东林党人的领袖,顾氏家族是无锡之邑的名门望族,有着极好的文化传统,同时又具有高风亮节的门风。贞观禀性聪颖,少年时代即参加了由吴江名士吴兆骞兄弟主盟的「慎交社」,于社内斩露出过人的才华,与声望甚隆的吴兆骞齐名并…详情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5566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