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阅道高斋
- 见公奔走谓公劳,闻公引退云公高。
公心底处有高下,梦幻去来随所遭。
不知高斋竟何义,此名之设缘吾曹。
公年四十已得道,俗缘未尽余伊皋。
功名富贵皆逆旅,黄金知系何人袍。
超然已了一大事,挂冠而去真秋毫。
坐看猿猱落罝冈,两手未肯置所操。
乃知贤达与愚陋,岂直相去九牛毛。
长松百尺不自觉,企而羡者蓬与蒿。
我欲赢粮往问道,未应举臂辞卢敖。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的是一个名叫公的人,他在奔忙中被认为很辛苦,但听到他要引退时,大家又认为他很高傲。公自己心里有着高低之分,遭遇也像梦幻一样不稳定。他在高斋中待了很长时间,但是这个名字的来由却只是因为朋友们的起意。公已经四十岁了,虽然已经修得道行,但尘世缘未完全断绝。功名富贵都是过眼云烟,黄金只是穿在某人身上的衣服。他已经超脱了一些事情,摘下了帽子,离开了尘世。他坐在那里看猴子在山上玩耍,他的两只手还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于此,他认识到智者和愚者之间的区别不仅仅是皮毛之别,而是天地之间的巨大跨度。即使高达百尺的松树也无法摆脱自己的本性,而羡慕它的只有蓬和蒿。作者想去问公怎样赢得生计,但是公没有回答,只是静静地坐着。
- 背诵
-
赵阅道高斋注释
【功名富贵】指升官发财。唐李白《江上吟》:“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清方文《送陈旻昭御史征广西》诗:“功名富贵非所好,平生学力在闻道。”郭沫若《南冠草》第一幕:“在臣下看来,朝廷对于士大夫之家今后似乎应该设法羁縻笼络……广开功名富贵的途径,要使得他们有出头的一天。”【九牛毛】毛。比喻差别极大。《晋书·华谭传》:“或问谭曰:‘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寧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者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唐段成式《题僧壁》诗:“到此既知閒最乐,俗心何啻九牛毛。”宋苏轼《赵阅道高斋》诗:“乃知贤达与愚陋,岂直相去九牛毛?”【不自觉】自然而然的情感活动。《资治通鉴·唐文宗开成三年》:“﹝上﹞曰:‘宰相諠争如此,可乎?’对曰:‘诚为不可。然覃等尽忠愤激,不自觉耳。’”柳杞《好年胜景》:“四喜说得兴奋起来,不自觉的拍打着牛屁股。”…展开【功名富贵】指升官发财。唐李白《江上吟》:“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清方文《送陈旻昭御史征广西》诗:“功名富贵非所好,平生学力在闻道。”郭沫若《南冠草》第一幕:“在臣下看来,朝廷对于士大夫之家今后似乎应该设法羁縻笼络……广开功名富贵的途径,要使得他们有出头的一天。”【九牛毛】毛。比喻差别极大。《晋书·华谭传》:“或问谭曰:‘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寧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者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唐段成式《题僧壁》诗:“到此既知閒最乐,俗心何啻九牛毛。”宋苏轼《赵阅道高斋》诗:“乃知贤达与愚陋,岂直相去九牛毛?”【不自觉】自然而然的情感活动。《资治通鉴·唐文宗开成三年》:“﹝上﹞曰:‘宰相諠争如此,可乎?’对曰:‘诚为不可。然覃等尽忠愤激,不自觉耳。’”柳杞《好年胜景》:“四喜说得兴奋起来,不自觉的拍打着牛屁股。”折叠赵阅道高斋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的是一个名叫公的人,他在奔忙中被认为很辛苦,但听到他要引退时,大家又认为他很高傲。公自己心里有着高低之分,遭遇…展开这首诗描述的是一个名叫公的人,他在奔忙中被认为很辛苦,但听到他要引退时,大家又认为他很高傲。公自己心里有着高低之分,遭遇也像梦幻一样不稳定。他在高斋中待了很长时间,但是这个名字的来由却只是因为朋友们的起意。公已经四十岁了,虽然已经修得道行,但尘世缘未完全断绝。功名富贵都是过眼云烟,黄金只是穿在某人身上的衣服。他已经超脱了一些事情,摘下了帽子,离开了尘世。他坐在那里看猴子在山上玩耍,他的两只手还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于此,他认识到智者和愚者之间的区别不仅仅是皮毛之别,而是天地之间的巨大跨度。即使高达百尺的松树也无法摆脱自己的本性,而羡慕它的只有蓬和蒿。作者想去问公怎样赢得生计,但是公没有回答,只是静静地坐着。折叠 -
苏轼
苏轼(1037─1101)宋朝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061)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赵阅道高斋原文,赵阅道高斋翻译,赵阅道高斋赏析,赵阅道高斋阅读答案,出自苏轼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497035.html
诗词类别
苏轼的诗词
- 《大雨联句》
-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 《送江公著知吉州》
- 《次韵子由种杉竹》
- 《过岭二首》
- 《次韵孙巨源,寄涟水李、盛二著作,并以见寄五绝》
- 《和子由闻子瞻将如终南太平宫溪堂读书》
- 《张近几仲有龙尾子石砚,以铜剑易之》
- 《寒食雨二首》
- 《黄州春日杂书四绝》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